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87章(1 / 2)

贾敏知道后,又是一番感叹,前些年来京时哪曾想到今日离京,人却少了呢。

苏梅和乔安、黛玉轮番劝了她几次,又有林煦在一旁闹着,她才算好了些。

眨眼便到了四月,黛玉从母亲处过来,见乔安书架上已经空了,愣了一会儿,才往里走。

乔安正将一个小箱子锁好,回头见黛玉来了,笑道:“乱糟糟的,你怎么过来了?”

黛玉笑道:“我看看你收拾的如何了。”

乔安搬了个干净的凳子过来让黛玉坐下,方道:“已经差不多都齐全了,只是姨妈给我准备的东西未免太多了,我看得再要个拉行李的船才行呢。”

黛玉道:“姨妈又不跟着,只你一个人,娘很不放心你。”

乔安道:“以后若是姨妈不高兴了,你就让煦儿过去闹她,闹着闹着姨妈就顾不上想别的了。”

黛玉不禁一笑,道:“娘可该头疼了。”

“头疼倒比心疼好。”乔安也笑了笑,道,“你也是,别担心我,身边跟着这么多人,我也不是不会照顾自己,扬州又有赵院长在,我肯定好好的。”

黛玉心头除了不舍就是担心,毕竟乔安这些年从未离开过长辈身边,虽然她跟着安慰了母亲,但其实黛玉的担心并不比母亲少一点儿。

黛玉面上仍旧只是点头:“我知道,爹的信没有用,还有程太师的信呢,他们交情久,赵院长看在程太师的面子上,也会照顾你的。”

乔安笑道:“姨父已是两广总督,看在封疆大吏的份上,赵院长也会照顾我的。”

黛玉知道他是故意说得轻松,便也玩笑道:“赵院长乃是帝师,还能怕小小一个封疆大吏不成?”

两个人说笑了一回,乔安送黛玉回去。

如此,再有两日忙乱后,乔安往扬州的船先启程,一早拜别了母亲并姨妈、姨父,他自己带着下人并拉行李的马车离开了林家。

临行前,他将自己扎好的一只红色灯笼送给了黛玉。

“说好了给你做红色的灯笼,可惜,我只做好了这一只。”乔安道。

这是一只最简单样式的灯笼,黛玉看着它,却觉得它是这世上最珍贵的灯笼。

黛玉抬眸看着乔安,道:“下次再见,你要给我多做几个。”

乔安郑重道:“好。”

……

从京城去扬州要比来时慢些,船摇摇晃晃,不能看书,又没有人说话,乔安唯一打发时间的事就是在心里默背他读过的书。

随行的几个小丫头得了黛玉的吩咐,倒想劝乔安常去船头站一站,好散散闷,奈何没一个能劝动的。

四月从京城出发,到达扬州时已经是六月中旬了,乔安吩咐人收拾行李,才到林家歇下,便有管事来报:“哥儿,杨少爷来了。”

回扬州的事,乔安写信告诉过杨盛,却没想到他这么快就上门了。

一见面杨盛就道:“听说你要回来,我特意让人在码头等着,见了你们家的人,要立即去回我。”

乔安笑道:“多谢你,我姨妈给我带了好厨子回来,改日家里安置好了,我请你吃饭。”

两人叙过些闲话,杨盛见乔安且要忙乱,约好改日再来,他便告辞离去了。

乔安仍旧住从前和母亲住过的院子,其余地方还是照从前那样,只有几个看屋子打扫的下人。

暂且收拾好住处,乔安在书桌上摆了笔墨纸砚,开始给黛玉写信。

这时候林家一行人还在路上,但乔安可以先将信送出去,等信到了两广总督府,黛玉也就到了。

苏梅那边居无定所,乔安不知道该往哪里写信,只能等她的信传回来。

次日乔安先带着程太师和林如海的信去拜见赵院长,得了赵院长的考校和赞赏后,他再次就读了白桐书院。

等一切安顿好,乔安趁着书院休假的那日,回了一趟姚家村,乔老族长前几年病逝了,按照当初的约定,乔安接替他成了新的族长,不过他远在京城,只写了一封信回来,请乔五叔主持族中各项事宜。

虽然现在身在扬州,但乔安知道自己到底还是要走的,乔家族内的事还是要他们自己去管,不过族长这个身份,为保万全,乔安还是决定先留在身上。

在忙着这些事时,乔安还在等着黛玉的回信,这一等就等到了冬日。

黛玉信中说他们已经安置好了,煦儿有些不适应那边的气候,小病了一场,已经痊愈了,其他人都很好,父亲仍然很忙。

此后几年,因着扬州离两广实在太远,乔安与黛玉的往来通信一年不过两三次。

这期间他知道跟着黛玉过去的两位女先生又将女学办起来,黛玉新交了几个朋友,她们一起办诗社,写文章,刊印成册。

黛玉办了书肆,专门刊印女儿们的文章诗词,这些书从两广一路传到了京城,又被外国人带回了他们的母国,美名一路传到了海外。

……

压抑着心底浓浓的思念,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