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扯好几条人命呢。俺给你们讲啊,那案子可离奇得很……”
朱铭亲自审理的冤案,估计会一直流传下去,因为包含了所有的流行元素。通奸、情杀、灭口、诬告、夺产……这些凑在一起,足够老百姓讲古的,讲给儿子听后,还能讲给孙子听。
车夫说得滔滔不绝,仿佛他亲眼目睹太守审案一般。
黄氏低声对小女儿说:“七娘觉得怎样?”
张锦屏脸蛋一红,低头垂眼道:“单凭父母亲做主。”
张根却说:“民意箱此法极好,我若是起复,也在衙门口设个民意箱。”
张根掀开车帘一路观察,忽然问道:“怎不见乞丐?”
车夫说道:“残疾乞丐,都去了养济院,也不让他们闲着,能做什么便做什么。没手没脚的,就学讲古唱曲,反正得自己赚点钱。那些不是残疾的乞丐,全都送去山里挖矿。”
“矿山容得下那许多人?”张根问道。
车夫说道:“太守撤了私栏,商船就多起来。好些穷人,可以去码头做苦力。实在找不到营生的,安排他们去山里开荒,太守会借给种子和农具。这金州五县到处是山,荒地多得很,只要肯干总不至于饿死。”
车夫说起来就没个停:“那些地痞都少了,害怕犯事挨板子。对了,太守自己开了冶铁场,铁锅、菜刀、锄头都降价,俺家也买得起铁锅了。”
张根感慨道:“此真能臣也,上任一年,一州大治!”
车夫却说:“州城这边好得很,其他几个县城就不行。俺驾车经常接送商贾,他们都说金州城好,遇到了一个好官。县城就不行,县官还在乱收税,他们害怕得罪太守,不敢对行商加税,就对县里的坐商加税。”
“这个无法杜绝。”张根表示理解。
身为知州,能让州城大治已是不易,下面的属县怎么管得了?
一路闲聊到州衙张根对朱铭的印象好到极点。
他让妻妾女儿和随从等着,自己跑去州衙办手续。
先是左押衙范准负责接待,发现张根竟是个朝官,而且还直龙图阁,顿时不敢大意。
很快,州衙秘书长吴懋亲自前来,恭敬作揖道:“金州支使官吴懋,拜见张团练!”
“好说。”张根点头。
吴懋又问:“是否通知太守?”
张根说道:“去通传吧。”
不多时,朱铭大笑着出来,作揖道:“久仰知常先生大名,今日一见,三生有幸!”
“我也久仰朱太守大名!”张根顿时更满意了,因为朱铭长得帅气,女儿嫁过去不会委屈。
朱铭说道:“请入黄堂安坐。”
张根说道:“这就不必了,家眷还在衙外等候。”
朱铭问道:“可有找到住所?”
张根回答:“今日刚到金州。”
朱铭立即大喊:“白胜,为张团练寻个好宅子,再去雇佣一些仆人!”
“有劳了。”张根愈发看朱铭顺眼。
第264章 互相试探
“这房子有点小。”黄氏对新宅做出评价。
张根说道:“金州偏鄙,骤然租房,能找到这般宅第已不错了。”
“唉。”黄氏一声叹息。
倒不是嫌房子太差,而是担忧丈夫的前程。
她出身福建望族,父亲还官至副宰相,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长大。嫁给张根多年,丈夫好不容易升迁两浙转运使,如今却被发配到这种小地方。
张根径直去书房,把带来的书籍放好,便不再管其他事情。
花费两三天时间,宅子终于收拾出来。
黄氏想邀请朱铭到家里做客,张根却表示不着急。他现在有的是时间,一天到晚闲得蛋疼,不如先到处多转转。
张根开始陪妻女闲逛,熟悉城内外的街道,顺便打探更多民情。
基本了解情况之后,便给朱铭发去邀请。
朱铭只带白胜登门,顺手提了一斤红茶做礼物。
黄氏陪着丈夫热情迎接,只第一眼就相中了。这年轻人生得英俊,而且颇有不凡,在同龄人中绝对是佼佼者。
一番寒暄,张根说道:“先去亭中坐坐。”
“客随主便。”朱铭拱手。
仆人端来果脯,又弄来炉子和木炭,张根打算点茶待客。
黄氏借着进屋拿团茶的机会,去跟藏在廊房偷瞧的女儿说话:“七娘觉得怎样?”
张锦屏又偷看两眼微笑道:“比几位姐夫长得更高。”
“你同意便好,找个机会问问。”黄氏立即明白女儿的心思。
亭中。
张根问道:“本地可有匪寇?”
朱铭回答:“金州多山,肯定有匪寇。特别是石泉县,往北可通子午谷,有山贼出没劫掠商旅。张团练打算剿贼?”
“闲不下来,终究是想找点事做,”张根说道,“我现在是团练副使,无甚别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