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军翻译连忙说:“陛下问你几岁了。”
那俘虏回答:“十三岁。”
朱铭撇撇嘴,骑马沿河巡视,随时可见娃娃兵。
他原本打算给女真“减丁”,看来完颜宗辅已经提前做过了。
朱铭又吩咐道:“甄别俘虏中的完颜部,一个不留全部杀光。其余各部,按比例抽走五千,只要十六岁以下的。其中一千押去平壤、保州等地,跟那里的汉族军民混居。其中五百押去石见城、对马岛、佐渡岛,给那里的将士做佃户,学会了说汉话就算汉人。剩下的送去湘西、川南、河湟,跟那里的流放者混居。”
辽东的渤海族数量过多,朱铭会迁徙一些到幽燕。
而且这些迁徙过去的渤海人,无法享受三免两减的赋税优待。谁让他们助纣为虐,前些年帮着金国打仗呢?
不会说汉话的契丹人、奚人,也都扔去幽燕耕种。会说汉话的,则在辽东给他们分地安置。
反正,辽东适宜耕种的地区,能说汉话的百姓必须占六成以上——不管哪族都行!
……
完颜宗辅和金兀术两兄弟,已经率军逃跑十余里。
跟在他们身后的女真兵越来越少,并非全都被大明追兵所杀,而是由各部首领带着逃走了。
连续派了几拨骑兵断后,还没接战就逃散。
这些女真兵的素质太低了,很大一部分都没打过仗。十三四岁带上战场能干啥?如今又属于大败而逃,那些娃娃兵已吓得魂飞魄散。
完颜宗辅本打算让金兀术断后,但金兀术逃得比他还快。
“大丈夫死则死矣,岂能这般受辱?”完颜宗辅勒马停止下令吹号聚兵。
他这些日子一直在后撤,早就想硬碰硬打一场。
反正逃回去也没军粮,而且不一定能逃走,干脆临死之前来次冲锋。正好追来的都是骑兵,没有大明车阵保护,现在反冲还能找回点尊严。
“呜呜呜呜~~~”
吹号好一阵,拢共聚了大约两千兵。
其中还有两百多合扎猛安,但有超过一半失去了盔甲。他们的重甲都由备用马匹驮运,刚才慌忙逃窜哪里顾得上?
金国东路军仅剩的核心精锐,此刻多半都在这里了。
眼见完颜宗辅要临死反冲锋,杨再兴和花荣都抬起手臂,开始减缓速度各自整队。
花荣手下有三千燧发枪手,还有两千近战步兵。他们的骑术并不高明,纷纷下马列成军阵。
杨再兴命令各族骑兵,分布在步兵大阵的两侧靠前。包括高景山、王政等人的渤海骑兵,此时也归杨再兴调遣。
金国骑兵还是老一套,五十人一队。每队两侧的三十个骑兵,上前射箭扰敌诱敌。中间二十个骑兵随时准备冲锋,偶尔也冲上去射箭。
双方骑兵互相游弋射箭,射着射着就加速冲刺。
是女真骑兵主动前冲的,他们人数太少,射箭时比较吃亏,只能提前冲刺近战还有机会。
最先溃败的是刘萼,这厮虽然想要拼命立功,但打不过那就是真打不过啊。
刘萼麾下有数百汉骑,都是从幽州带去辽东的。他们既害怕大明将士,同样也畏惧女真士卒,竟被一队女真骑兵当场冲溃。
跟着完颜宗辅反冲锋的,可没有什么娃娃兵,且大部分属于女真精锐。此时此刻,他们终于展现出应有的战斗力!
刘萼的幽州汉骑一溃,立即影响旁边的辽东渤海骑。
王政麾下的渤海骑兵,靠近幽州汉骑的跟着溃逃,远离幽州汉骑的还在勉强阻挡。
击溃刘萼的那个女真骑将,转向朝着王政所部斜插。仅仅一个冲锋,王政的剩余部队也溃了,导致高景山的部队被两面夹击。
大磐虽然在曷苏馆城被杀,但他的族弟大固此刻也率其遗部参战。
渤海大氏骑兵连忙去救援,从侧翼冲击女真骁骑。三队女真骁骑露出败绩,一边射箭一边撤退,但又有两队女真骁骑,接替败退的友军往前冲锋。
数百人的大氏骑兵,被两队女真骁骑冲溃,领军的大固当场被杀。
高景山的部队已经摇摇欲坠,跟他同样遭遇的还有辽阳李氏、辽阳高氏骑兵。
杨再兴见女真骑兵已出动过半,自己的一支骑兵也完成侧绕,立即瞅准时机两面冲向完颜宗辅。
花荣那边的骑马步兵,在下马列阵之后,根本没有敌骑冲过来——女真兵不愿招惹火枪。
倒是一些己方溃兵,慌不择路往步兵阵前逃窜。
而且,越来越多溃兵奔来,绕阵而过躲在军阵后方,试图寻求大明步兵的保护。
就在此时,高景山的澄州高氏骑兵,还有辽阳李氏、辽阳高氏骑兵,接连被女真骁骑给冲垮。
冲击这一面的女真骑兵,人数仅仅只有六百。
而被他们冲垮的各族骑兵,加起来总数超过三千!
“绕向两侧!”花荣大喝。
根本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