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特意买了件道袍,开开心心的跟在他们公孙先生身边当徒弟,“先生,以前找您算命的人多吗?”
公孙策也穿着道袍,清瘦文士拿着算命招子看上去仙气飘飘,笑起来更显儒雅,“景哥儿觉得呢?”
“多。”苏景殊笃定道,“先生看上去就很仙,算卦就要找先生这样的。”
他们俩现在这打扮往街上一站,只要不查证件,谁都不能说他们不是正经道士。
尤其是他们公孙先生,全大宋也找不出几个比他们公孙先生更仙儿的道士来。
公孙策只是笑笑不说话,他觉得这小子不用和他学也能糊弄人,兴许待会儿支起摊儿都不用他说话,小徒弟就能把来算命的客人哄的开开心心。
俩人没急着找地方支摊,而是先找了个茶楼坐下歇息。
微服私访打探消息主要不是靠算命,而是借算命的幌子来听坊间传言。
虽然坊间传言十句里顶多有一句是真的,但是听多了也能发现问题,比如现在,他们刚坐下就听到有人说襄阳王贪淫好色到处拐带幼童幼女到王府当歌舞姬。
苏景殊抿了口凉茶,活动活动手指,然後拿出他随身携带的小本本开始记账。
不愧是无忧洞的幕後黑手,是襄阳王能干出来的事情。
他在京城都能无所顾忌的害人,襄阳是他的大本营,在襄阳作恶只会更肆无忌惮。
话说开封府的龙头铡好像很久都没用过了,欢迎襄阳王用脑袋来给龙头铡开开刃。
第123章
苏家在朝中根基不深,苏洵并未入仕,而苏轼苏辙两个小辈前几年初入官场,可能自己都没弄明白怎麽在官场上生存,更不用说教别人怎麽当官。
但凡苏景殊再年长几岁,官家都不至于像现在这麽担心他应付不来地方官场上的各种门道。
偏偏他现在说大吧还没及冠,说小吧又没小到考中进士後继续在京城读书再学三年再当官的程度,总之就是怎麽安排都不放心。
苏家二伯苏涣已是四品的提点刑狱,可两个人没在一起生活过,如今一个在利州一个在京城,想指点也没法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