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是从七月开始的,曹操率兵南下,总共打了五个月,最后的决战,是十一月或者十二月,肯定是冬季。
决定这场战争输赢的因素有很多,而东风肯定算一个。
当时两军对垒于赤壁之时,正值冬天,而冬天多北风,根本不可能会刮只有春天才会有的东风,这是古代所有人都知道的常识。
但是偏偏,赤壁之战时,江上正好刮起了东风。
一场战役,如果老天出手帮忙,另一方也就没了赢的胜算。
这场莫名其妙刮起的东风,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以至于如此奇异诡谲的事情,写《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罗贯中,也只能给诸葛亮按上个呼风唤雨,神鬼莫测近乎于神仙般的手段,来让他去向天借一场东风。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一直刮北风的赤壁长江,会突然在两军交战时,刮起了几乎不可能会刮的东风。
冬天刮起春天才会有的东风。
也难怪杜牧会感慨写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了。
如果没有那场不可能出现的东风,如果不是连上天都在帮着周瑜,让只会在春天出现的东风出现在了冬季,那么历史的走向究竟如何,无人得知。
所以其实东风在这句诗里,所表达的还是春风。
东风在古代,代表的就是春天。
出现在诗词里,也只能是春天。
这是自古定下来的规矩。
所以杜牧最为高明的地方就来了,他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后面,又加上了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春深二字,这样,东风不管代表的什么,他这句诗所写的还是春天。
当然,你如果要是想耍无赖的话,还可以问,那任尔东西南北风呢?
这句诗里的东西南北风,代表的是什么季节?
那我可以告诉你,这里的东西南北风,代表的就是春夏秋冬四季。
所以你哪怕是想耍无赖,也是耍不成的。
……
第166章 又一脚
姜鹿溪看完这一页后皱了皱鼻子。
什么叫她想耍无赖也耍不成。
虽然当时姜鹿溪的脑海中确实出现过这这么一句诗词。
但是她并没有想过要把这一句拿出来去跟程行争论。
因为把这句诗词拿出来,的确有些耍无赖的嫌疑。
倒是程行,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姜鹿溪翻过这一页,继续看了起来。
程行这一页写完后,在下面一张的纸上,还写了半页。
她看了看程行没有用背面的纸,而是直接在下一张另起了一页就有些头疼。
这是程行的老毛病了。
他不论是做作业还是写字。
从不用纸的背面。
按他的话来说,就是他写字比较用力,正面用了,再去用背面,就会非常不舒服,因此一张纸只要正面写了字,程行就会换到下一张纸上去写。
这是姜鹿溪很看不惯的一件事情。
因为小时候没钱买本子。
她每个本子用的都很节约。
甚至还捡过别人不要的本子去用。
若非如此,别人上学时都会把笔记记在笔记本上,方便观看。
想要去背笔记,直接翻开笔记本就行了。
而她却把笔记全都密密麻麻的记在了课本上。
有时候想要去翻看想要找的笔记,或者是想要去背笔记。
得一页页翻许久才能翻到。
姜鹿溪直到高中才不缺本子,反而本子越来越多。
因为在安城一中,班级里考试考了前三名的学生,老师都会奖励本子,因此她不仅不缺本子用,还卖了许多本子。
但即便这样,姜鹿溪还是觉得一张纸不用背面只用正面是一件很浪费的事情。
程行在这半页上写道。
郑燮的这句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的东西南北风,很多老师教的时候,都会把东南西北风翻译成酷暑的东南风和严寒的西北风,因为竹子经过酷暑的东南风和严寒的西北风后依旧坚韧,以此来体现竹子本身的顽强。
有些老师呢,也会把东南西北风比喻成艰难险阻的魔难。
但如果对我们古代的阴阳五行,道家文化了解一些,就会知道这句诗里的东南西北风,描述的是一年四季里的春夏秋冬,诗以东南西北风代替春夏秋冬,以此来彰显竹子不论在任何季节,经过怎样的风吹雨打,都依旧能挺拔如初。
虽道理一样,但东南西北风,可不是什么东南风和西北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