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帝的徐皇后还曾批判《女则》徒有虚名,可见当时社会上对女性的压抑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女性自己。”
“贞观五年,李世民下令修复隋文帝的仁寿宫,改名九成宫。次年,帝后前往九成宫避暑,两人在园中携手散步。走到一处背阴之地,发现那里的泥土异常湿润,太宗就用手杖在地上戳了几下,没想到这里是一个泉眼。”
“于是,魏征撰文,欧阳询手书的《九成宫醴泉铭》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这可是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的书法,没想到是这样来的!”
被天幕提及的欧阳询十分高兴,他的名字还是第一次登上天幕呢。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家人也是爱屋及乌,极为关照。”
“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促成了他们之间的婚事,李世民终其一生都对他十分感激,极其敬重,高士廉去世后的诏书中都不忘提及:朕爰在弱龄,早敦姻戚。”
“如果说长孙无忌和高士廉是靠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屹立于朝堂之上,那么其他人就完全是盲目的偏爱了。”
“长孙皇后的侄子官至刑部尚书,叔叔即便受贿免官也能官复原职。异母兄长长孙安业参与谋反,最后都能免除死罪,官拜兵部尚书。”
“长孙皇后临死前还特意叮嘱皇帝不要对长孙家恩赏太多,不要给他们太多的权利。”
“他们虽然是帝后,却也如同每一个爱妻子的丈夫一样,尽其所能给对方最好的一切!”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病重,虽然在悉心照料下逐渐康复,但她的身体却已经不堪重负。贞观九年,太子迎娶太子妃,紧接着,长孙皇后的生母病逝,太上皇李渊驾崩,长孙皇后承受着双重的哀痛,还要主持丧礼。】
【各种事情叠加,诱发了她的气疾,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重,药石无医……】
李世民拉着妻子的手,微微用力,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对方的存在。
评论区
“唐太宗只有在面对长孙皇后和他们的孩子的时候才会求助佛道,期盼神灵的庇佑。”
“李承乾想要大赦囚徒为母亲祈福,被长孙皇后劝阻。”
“李世民另辟蹊径,重修三百九十座废弃寺庙为爱妻祈福。”
“可惜,感人至深的母子之情和夫妻之情并不能阻挡死神的脚步。”
“这一次,幸运之神没有眷顾他们……”
第294章 贞观之治
评论区
“长孙皇后临终之前依旧不忘叮嘱丈夫,要亲君子远小人,停止游猎劳役,不要听信谗言。”
“她留下遗言要求薄葬,于是,太宗以山为陵,修建昭陵。”
“此后的唐朝帝陵都以山陵为主。”
“李世民悲痛欲绝,亲自为妻子送葬,书写碑文。”
“他还做了一件前所未有之事,他在陵墓外修建住宅,安排宫人,如同皇后还活着的时候一样侍奉。”
“或许,在李世民心里,长孙皇后永远都是活着的……”
李世民浑身发颤,只要一想到观音婢会离开他,他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长孙皇后有独特的方法安抚丈夫,她劝慰道:“二郎,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天幕都说了,我是因为生病才会去世,只要二郎能找到孙神医,定能治好我的气疾。再者,因着天幕的提醒,二郎已经在长安开设医学院,只要天下的名医集思广益,没有什么疾病是治不好的。”
李世民瞬间便有了奋斗的方向,群臣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大力发展医学,治好皇后娘娘。
陛下这么暴躁,若是没有皇后,他们可就没有活路了……
“长孙皇后下葬后,太宗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他的妻子,他在宫中修建了高高的层观,每天在这里眺望妻子的陵墓,还要求大臣跟着一起悼念。”
“一次,太宗让魏征陪同,魏征早已对皇帝的颓废看不下去了,当太宗问魏征有没有看到昭陵的时候,魏征装作没有看到,太宗心急道:你怎么能看不到呢,那是昭陵啊!魏征装作恍然大悟道:原来是昭陵啊,我还以为陛下在看献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