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没有神仙,这真的很像是上天示警啊。”
天幕上的后人是在调侃狂风的不合时宜,天幕下的李隆基却像是在照镜子,他不免心有戚戚,难道当真是神佛知道了未来之事,给自己的警醒?
但神佛的预言太过隐晦,历史上的他没有接受教训啊!
“泰山封禅由张说这位宰相主持,但张说却将自己的亲信安排为执事,甚至跃升五品,对其他人又吝啬奖励,因此朝野内外一片埋怨之声。”
“张说利用职权,把本是九品小官的女婿郑镒提升至五品,并赐绯色朝服。玄宗大宴群臣,看到郑镒,问他为什么升的这么快。郑镒无言以对,戏子黄幡绰道:“这都是泰山的功劳啊!”后来,人们就把岳父称为泰山。”
“张说虽然文武全才,却也生性贪财,脾气暴躁,对同僚呵斥谩骂,打压政见不同之人。”
“最终被罢免宰相之职,开元十八年病逝。”
“开元朝的几位宰相,即便被罢官也能安享晚年,李隆基还算厚道。”
【张说之后也有几位丞相,不过他们没有什么作为,很快就被罢免。开元年间最后一位贤相是张九龄!】
【张九龄是广东人,没有家世背景,完全靠着自己出众的才学跻身宰相之列。张九龄对选官的标准也是公平公正,不看出身背景,只看自身才学。】
讨论区
“由于当时的人重视京官,人人都想要做京官,于是李隆基采纳张九龄的建议,选取有能力的京官调到地方为刺史,监督地方行政,为他们刷执政经验。地方上有能力的都督刺史也能调入京城,将地方官与京官融为一体。”
【唐玄宗尽力改善与四夷之间的民族关系,封粟末靺鞨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大唐再次成为亚洲的中心!】
【开元年间,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商业十分发达,城市繁华,交通四通八达,对外贸易活跃,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都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各种肤色的商贾。】
第314章 开元盛世
【张说之后也有几位丞相,不过他们没有什么作为,很快就被罢免。开元年间最后一位贤相是张九龄!】
李隆基悚然一惊:“最后一位!”
他任职宰相的时间很长?还是……张九龄之后再无贤相?
【张九龄是广东人,出身仕宦之家,但父祖都只是地方小官,他完全靠着自己出众的才学跻身宰相之列。】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宰相的岭南人,他的耿直温雅被世人称为“曲江风度”。即便罢相之后,有人向李隆基举荐人才,李隆基都会问一句,“能比得过张九龄吗?”】
评论区
“张九龄九岁知文,13岁便能写出好文章,他才智过人,勤奋好学,在武则天长安二年进士及第。次年,宰相张说因为得罪二张被贬到岭南,在这里他看不到了这位少年才子的文章,顿时惊为天人!”
“唐朝的科举制度并不是进士及第就能做官,往往还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安排官职,张九龄再次顺利过关,成为秘书省校书郎。”
“与伯乐张说立场一致的张九龄与宰相姚崇矛盾极大,他多次上书提醒姚崇远离小人,亲近贤良,姚崇也欣然采纳了他的意见。但张九龄终究还是因为与姚崇政见不合,辞官归乡。”
“回到家乡的张九龄并没有消极等待,而是积极为家乡父老办实事。”
“经过近百年的治理,广州因为沿海的优点,已经成为中外海上贸易的大都市。但从广州到中原却道路闭塞,交通不便。他多次上书请求修建梅关古道,沟通岭南与中原,得到朝廷批准后,张九龄亲到现场勘察地形,缘磴道,披灌丛,不辞劳苦,指挥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