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罪之身,在潮洲七个多月,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了岭南,办教育,驱鳄鱼,治水患……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被潮洲人奉为神明。】
【潮州人感念韩愈的恩德,将笔架山改称韩山,山下的鳄溪改称韩江!】
【直到如今,潮州的韩文公祠依旧矗立在笔架山麓,堂上有对联:“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岭娇;到官才八月,潮平鳄诸,于今香火遍瀛洲!”】
韩愈双眼中泪光闪烁:“我为你们做的还不够,不值得你们如此纪念!”
【七个月后,宪宗下令大赦,韩愈本该官复原职,但奸相皇甫镈嫉恨韩愈的心直口快,担心他被皇帝重用,谗言陷害,韩愈被平调为袁州刺史。】
评论区
“袁州有一种风俗,平民将女儿抵押给大户人家做奴婢,若是契约到期没有赎回,女子就变成了大户人家的家奴。韩愈到任后,设法赎出那些被没为家奴的男女,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移风易俗,不许他们随意买人为奴!”
“正因为韩愈一心为民,才会受到各地百姓的真心拥戴!”
天幕下的官吏突然发现了名留青史的捷径,只要为百姓做点好事,他们就会永远记住那人,这可比登上史书容易得多!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被宦官弑杀,唐穆宗即位,韩愈被召回朝中,官复原职。】
【第二年,镇州发生了兵变,镇州节度使田弘正自恃功高,作风跋扈,对部下极为苛刻,下级将官稍有差池,便要承受鞭打,因此,他的部下早已不满。】
【矛盾积攒到了极点,镇州的将士们杀了田弘正,拥护他的部将,在将士中极有威信的王庭凑为主帅。】
【这样的行为自然不符合唐朝廷的规定,而王廷凑毫无叛乱的自觉,还向朝廷索求节钺,想要得到朝廷的认可,成为名正言顺的节度使。】
【唐穆宗虽然喜好玩乐,但也不是一件正事都不做,他知道此事后,便命令深州刺史牛元翼,率领深州、翼州的军队,进攻镇州的王庭凑。但是,战事不利,牛元翼没能攻下镇州。】
【穆宗只能采用安抚的策略,他下令赦免了王庭凑和他的士兵,命韩愈为宣慰使,前往镇州招抚叛军。】
【此时的韩愈已经五十五岁了,他知道此去凶多吉少,还有可能功败垂成,死的毫无价值。其他大臣都为他的安全担心,就连时任宰相的元稹都对皇帝说:“韩愈可惜了!”但韩愈还是毅然决然的出发了!】
第372章 中唐文学
【韩愈走后,穆宗也有点后悔,十分心疼这样的大才。他命韩愈先观察形势,见机行事,不要身陷险境。韩愈十分感动,却更加坚定地表示:“在国家危难之际,我怎能只考虑个人得失,为君命而死,是臣子的本分!”】
【他毫不犹豫的孤身前往叛军军营会见王庭凑!】
颜真卿想起了天幕曾剧透的将来,不由得为这位与自己同样遭遇的后辈捏了一把汗:“你可一定要平安回来啊!”
年轻的韩愈也在为自身安危而担心,但他并不后悔这样的决定,若是再来一次,他还要这样做。
只因为,他是韩愈——
若是能用老朽之身,换取天下的和平,便是死得其所!
天幕上出现了一段视频,只见一位风骨矍铄的老人孤身前往敌营,面对敌军刀兵加身,他怡然不惧——
韩愈刚到敌营,便被王庭凑派出的将士团团包围,韩愈毫无惧色,谈笑自若的进入军帐,安然就坐。
军帐内气氛剑拔弩张,韩愈依旧从容不迫的品着茶,不卑不亢,王庭凑反倒受不了这样的压力,先一步低了头,他说:“这些都是底下的士兵干的,这并不是我的本意。”
韩愈:“皇上任命你为节度使,你居然指挥不动这些士兵,有什么资格忝居节度使之位!”
王庭凑喃喃无法言语,这时有一个士兵上前一步说:“先太师(王武俊)为国家击退朱滔叛乱,他的血衣还在这里,我军有什么地方辜负了朝廷,为什么要被当做逆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