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抨击那些宦官权贵,热情地赞美那些志行高洁的被放逐者!】
【他借蚊子为喻,创作了《聚蚊谣》这首诗。描绘了朝中那些阴险毒辣的官僚的丑态。他们整日里偷偷摸摸、聚众起哄、心思歹毒,而他却拥有坚定的立场和铮铮铁骨。他坚信这些腐败的官僚总有一天会被消灭:“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与之相对,《白鹭儿》是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向往。“白鹭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生活的打击后,活的更加通透,他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评论区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
【元和十年,刘禹锡与柳宗元一起被宣召入京,他踌躇满志,满以为能够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在宰相武元衡的影响下,他们都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
评论区
“不得不说,刘禹锡也是作死小能手。”
“回京之后,刘禹锡游览玄都观,看到满观桃花灿烂如霞,而这些桃树都是他被贬后种下的,刘禹锡心生感慨写下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观里这些吸引人的桃花,都是他走后才种下的。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千树桃花,指代这十年来朝中的新贵,他们也不过是自己被排挤以后,才被提拔起来的罢了。而那些看花的人,则是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
“这样辛辣的讽刺,让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就被人告发,说他对皇帝心怀怨望。”
“于是,柳宗元被外放为柳州(广西)刺史,刘禹锡则被贬官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播州在今贵州遵义。近代长征的时候都那么难走的路,在千年前更加闭塞荒僻。”
……
【当时的播州特别荒远,而刘禹锡又有八旬老母需要奉养,若是带老母同去播州,道路崎岖,颠簸数千里,定会九死一生。可若是不带老母去播州,那母子之别将是永诀!】
【柳宗元不忍好友如此左右为难,主动上书,请求与刘禹锡更换贬谪地,在裴度的帮助下,刘禹锡才被改为连州(广东)刺史。】
【刘禹锡仕途不顺,屡屡被贬,且身体羸弱,病痛缠身。但他乐观豁达,心态积极,利用闲暇时间自学医术,久病成医。】
【连州荒凉偏僻、疾病流行,他为民心忧,到处寻求治病的偏方,推而广之,帮很多百姓摆脱了病痛的困扰。】
评论区
“刘禹锡还编撰了药方《传信方》,书中收录的药方都经过实践检验,疗效可靠,值得信赖。”
“比如用槐枝丸治痔疮,用大豆、生姜治腹胀等。”
“由于所录药方药材易得、用法简单、疗效显著,《传信方》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在朝鲜、日本等国也广为流传。”
“但不幸的是,元朝后此书逐渐失传,所幸有一部分药方被其他医学典籍引用,保留至今,我们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
“刘禹锡晚年长居洛阳,和白居易诗酒唱和,活到了71岁,在古代可谓长寿。他的养生心得便是:生疾不必太忧心,三治七养谨而慎!”
第376章 中唐文学
【五年后,刘禹锡因为母亲去世,才得以离开连州,之后又被调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刺史、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刘禹锡:世界之大,我想去看看……
【二十多年的贬谪生活并未消磨刘禹锡的斗志,反而让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文学创作中。在被贬谪期间,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