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21章(2 / 2)

一功臣!】

第395章 五代十国

刘邦看着殿中默然不语的韩信,很明白忌惮一个人的是什么感觉。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李世民却对此很不理解:“后唐的天下是李存勖自己打下来的,若说李嗣源是第一功臣,李存勖的威望也不亚于他,何必如此着急,反倒落了下成。”

长孙无忌:“李存勖不是陛下,陛下文武全才,满朝文武不及陛下一人,但李存勖没有这样的自信,他亲冒锋矢与部下争夺功劳,怕是早就遭了他人的嫉恨。”

李克用恨铁不成钢:“亚子,老子给你留下这么多兄弟就是为了帮你打天下的,用人不疑你不懂吗?”

天下尚未平定,你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大将,怎么敢擅杀功臣,马放南山!

再者,李嗣源比李存勖大十八岁,后唐建立的时候他都快六十了,你就算熬也能熬死他吧!

李克用不由得怀疑自己对儿子的教育,难道是因为看汉人的典籍多了,就变得像唐朝皇帝一样多疑!

【李存勖称帝建国后,李嗣源进拜检校太傅,兼任侍中,还被赐予丹书铁券。】

评论区

“丹书铁券,这不是死亡名单吗?”

“这个时候还是有点效用的,到了明朝之后才变成了死亡名单。”

“朱元璋怕不是将他发下的丹书铁券都一一收回了吧。”

“明朝的丹书铁券本就不同于前朝,谋逆不免死,免死的次数也减少了。所以当朱元璋挥起屠刀时,丹书铁券就是一张废铁!”

洪武朝、永乐朝的开国功臣几乎人手一个丹书铁券,往日都被他们供奉在家族祠堂,以示皇恩浩荡,现在他们突然觉得,这东西有点晦气……

不知道能不能退货o(╥﹏╥)o

【公元924年,李嗣源平定潞州叛乱,擒获叛首杨立,被调为宣武军节度使,兼任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同年十二月,契丹南侵,李嗣源再次率军北征,在涿州大败契丹。】

刘邦:“嘿,一边忌惮,一边还不得不重用,李存勖一定很懊恼吧。”

就像他现在,为了避免历史上的白登之围,不得不将韩信当做底牌……

【925年,李存勖早已荒怠政务,纵容宦官、伶人乱政,还无罪诛杀郭崇韬、朱友谦等功臣,李嗣源也被调任为成德军节度使。】

【此时的李嗣源已经功高盖主,“德业振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有人劝他早做打算,李嗣源却不为所动。但他的安分低调并没有换来李存勖的信任,李存勖将他负责的军镇调来调去,就是为了避免李嗣源尾大不掉,拥有自己的班底。】

【公元926年,魏州军队哗变,洛阳也爆发了兴教门之变,李存勖被部下所杀。李嗣源身穿斩衰之服,即位于李存勖的灵枢之前,以示自己是合法继承,而非篡夺。这一年,李嗣源已经六十岁了!】

刘邦:“这么老了,也不知还能做几年皇帝?”

六十岁对秦始皇和唐太宗就是会心一击了,他们还没有活到人家继位的年纪呢。

……

【李嗣源称帝后,他的部下都认为唐朝气数已尽,劝他更改国号。但李嗣源始终记着他的养父李克用的教养之恩。从十三岁追随李克用,到今日已经快五十年,他早已将自己当做李家子。】

【他说:武皇的基业就是我的基业,先帝的天下便是我的天下,世上岂有同宗异国的道理,坚称自己的皇位来源是李存勖。】

李克用无奈道:“行吧,嗣源没有改国号,还是老夫的好儿子!”

李存勖怒道:“儿子忍不下!”

李克用淡淡道:“是你自己自毁长城,怨得了谁。再者,你杀了那么多功臣宿将,都是你我父子得用的部下,你想要他们都去另择门户吗!”

李存勖:……

【李嗣源即位后,志在与民休息,共享承平,他将朝政托付给枢密使安重诲、宰相任圜。任圜还兼任三司使,主掌国家财政。他选拔贤俊,杜绝私门,忧国如家,执政一年便使得“府库充实,军民皆足,朝纲粗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