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的信任。石敬瑭出镇太原时,便任命刘知远为押衙。】
石敬瑭:“当年,与后梁之战中,朕的马甲断裂,几乎就要被梁军追上了,是刘知远将自己的马匹换给了朕,还掩护朕撤退,朕从未忘记他的救命之恩。”
可惜,时移世易,如今的世道,兵强马壮者为天子!
后晋亡了,刘知远成为皇帝,总比契丹人要好一些。
【石敬瑭对契丹称臣割地的行为,让刘知远颇有怨言,他认为称臣即可,当儿子就太过分了,割地更是会造成无穷后患!】
【后晋建立后,刘知远以军功和功臣的身份,历任侍卫马步都指挥使、许州节度使、朱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北京(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等职,成为后晋最有权势的朝臣!】
【石重贵即位后,与契丹断绝关系,为避免刘知远不听朝廷调遣,倒向契丹,先后封其为太原王、北平王,官拜北面行营都统。】
【而刘知远此时的想法已经从拥护后晋,变成了称霸河东,成就王业,对朝廷诏令半推半就。】
【刘知远坐视后晋灭亡,当他看清契丹也无法稳定中原局势后,于公元947年二月在太原称帝,后晋旧臣纷纷投奔到他的手下。】
【同年六月,刘知远进入东京(今开封),改国号为汉,正式建立自己的政权!】
【后汉建立之后,首要任务就是稳定中原局势。而其中最大的隐患就是时任天雄节度使手握重兵的杜重威。刘知远几乎花费了一年时间亲征杜重威,才让其归服,自此,诸镇相继归附。】
【在皇后李氏的建议下,刘知远一改之前朝廷搜刮民财充做军费的惯例,将宫中财务拿出来赏赐给将士,一举收拢人心。】
【公元947年十二月,刘知远的长子刘承训去世,刘知远悲痛万分,以致病重不起。】
【刘知远有三个儿子,长子刘承训是他最看好的继承人,却在刚立为太子之时生病去世,刘知远伤心之下一病不起,几天之后也跟着去了,时年五十四岁。】
刘彻:“呵,他这皇帝就当了一年,还真是过个瘾啊。”
【公元948年,在杨邠、郭威、史弘肇、王章四位辅政大臣的支持下,刘知远的次子刘承祐继位,时年十七岁,朝政都掌握在辅政大臣的手中。】
【同年,河中李守贞、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三镇先后举兵反叛,在大将郭威的征讨下,三镇相继被平定。】
评论区
“刘承祐先派白文珂、郭从义、常思讨伐三镇,朝廷大军顺利击败李守贞,李守贞退守河中城,闭门不战。大军围攻河中城数月,始终无法攻破。”
“刘承佑无奈之下,只好请出老将郭威,这一战赵匡胤也跟着参与其中。”
“郭威到达河中后,稍事休整,便轻装简从围着河中城转了好几圈。之后下达了第一条命令:在河中城的东、西、南三面修建营寨,只留下北边不设防备。”
“又征召周边三万民工,在营寨和河中城之间修建小型堡垒,保护新的营寨。”
“命令一出,全军哗然!”
“面对所有人的质疑,郭威不动声色,等到堡垒修好,征召的百姓也没有被放回去。”
“一天夜里,被困在城中绝不露头的李守贞突然率军出击,没有准备的后汉军顿时一片慌乱,他们放弃了堡垒,向新筑的营寨里撤退。等到大军重新集结,列队出寨,准备痛扁敌人时,敌人已经不见了。”
“所有将士都很郁闷、愤懑,郭威却不为所动,命令民工继续修建被毁的营垒。”
“将士们甚至怀疑,他们只是来给民工做保安的。”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郭威已经抓住了李守贞的心理。只要堡垒出现,李守贞就会心急火燎,不计利害地率队出城,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要把堡垒摧毁,然后他才能带着人马逃回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