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英年早逝……”
赵匡胤:他这武艺超群,战场上厮杀出来的汉子居然也有遗传病!!!
看来大宋也急需发展医术,提高医者的身份,鼓励百姓学医,说不定能多出几个名医呢。
后世观众只顾着自己讨论,天幕下的观众却早已有了自己的看法,并为此寻找依据。
赵光美:“皇兄驾崩当年还能派兵北征,可见当时身体状况还是很好的,怎么可能突然死亡!”
赵光义:“皇兄早年连年征战,伤了身体,难保不是饮酒过多,引发伤势。”
赵德昭:“若是当真如此,皇叔只管让史官如实记录下来就是,为何史书上记载的语焉不详!”
赵德芳:“与小侄的寝疾薨真是异曲同工啊!”
赵光义:……
完蛋了,历史上这三人都死在他的手中,他们定会不遗余力的给他挖坑。
赵匡胤知道,天幕之后,他必须对此事做出定性,公之于众,不能让天下人对皇室是非议论纷纷。
e=(′o`)))唉!
母亲走的太早,给他留下了多大的麻烦啊!
他知道母亲是好心,毕竟五代的皇帝善终的很少,且基本都是二世而亡,母亲担心大宋会重蹈覆辙太正常了。
但随着两个儿子逐渐长大,他已经有了立自己儿子为储君的计划,哪有越过儿子立弟弟的。但德昭才能平庸,不堪大任,他更看重的幼子德芳,年龄却是个大问题!
若是他能多活十年,方能保证皇位平稳传承啊!
【不论如何,属于赵匡胤的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的北宋王朝与赵匡胤的后代也没有多少关系了。】
【纵观历史,赵匡胤在位期间,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统一。】
【他澄清吏治,劝奖农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举措不仅恢复了五代以来的战争创伤,且使国家呈现出相对稳定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赵匡胤的突然死亡,也打断了北宋统一天下的步伐,赵光义忙于整顿朝政,将北伐大军召回,统一事业暂告停止。】
【赵光义,本名赵匡义,后来为了避赵匡胤的名字,改名光义,登基称帝后,又改名赵炅。】
【不同于兄长赵匡胤在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名望,他没有多少军功,再加上烛影斧声,得位不正,赵光义登基后急于建功立业,早日赶超兄长,摆脱赵匡胤的阴影。】
【太平兴国二年,陈洪进离开泉州,北上开封朝觐。赵光义礼遇优渥,赐钱千万、白金万两、绢万匹,却不放他返回封地。】
【无独有偶,另一个臣服的吴越王钱俶来开封朝贡后,赵光义也没有放他回杭州。】
【胳膊拧不过大腿,两人只能纳土归宋,南方就这样实现了统一!】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赵光义发兵亲征北汉,决意一举将其攻灭。五月,北汉皇帝刘继元出降,北宋终于消灭最后一个汉族割据政权,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都纳入管辖之下,结束唐末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取得局部统一。】
评论区
“自晚唐以来,太原长期作为抗拒开封政权的堡垒而存在,故赵炅下令毁太原旧城。”
“但他没有料到,北宋灭亡的时候,太原依旧是抵挡金兵的最前线!”
【灭北汉之后,赵光义过分高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想要携大胜之势一举收复燕云。到那时,他的文治武功远超兄长,就不会有人敢再说自己得位不正。】
【辽军对幽州也十分重视,辽景宗耶律贤派大丞相、南京留守韩德让和大将耶律斜珍率兵防守幽州,还在原有城池上进行了扩建和加固,使幽州成为北方的军事重镇和政治中心。】
【宋军消灭北汉后,在太原集结了数十万部队,并在白马岭之战中击退了支援北汉的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