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57章(2 / 2)

一个大敌辽国,是不是没有看到新崛起的西夏!

《澶渊之盟》带来的短暂的和平,不是让他们偏安一隅,得过且过的!

【赵祯本人也十分勤俭,不喜欢奢侈,身为皇帝,对自己的要求也极其严格,史书上关于赵祯仁慈、宽厚、恭俭的遗闻轶事特别多。比如有一天晚上他饿了,想吃羊肉,但因为担心这件事会成为定例,日后御膳房每天杀羊等着皇帝点餐,就忍着饥饿,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提起这件事。】

评论区

“赵祯散步的时候口渴难耐,但他看了看侍者没有带水壶,担心他们受到责罚,一路上都没有提,直到回到宫殿才说自己渴坏了。”

“还有一次初秋,官员献上蛤蜊,赵祯问他多少钱,一听说每个都要一千钱,赵祯顿时觉得太贵了,说自己吃不下。”

“有一次用餐,他正吃着饭,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他赶紧吐出来,还不忘对陪侍的宫女说:千万别声张我吃到了沙子的事,这可是死罪啊。”

“赵祯日常所用的寝具床帐都是洗了一遍又一遍,洗得都掉色了。”

……

赵祯:“身为官家,受万民奉养,自然要处处小心,不能浪费百姓的血汗钱。”

赵匡胤:“虽所有些矫枉过正,过于小心,但这不算什么错吧。”

赵光义:“汉文帝因为十金的花费不修露台,这是为民着想啊!”

秦皇汉武唐宗却在教导自家太子——

秦始皇:“帝王肩负一国社稷,要学会抓大放小,连身边的人都管理不好,还怎么治理整个天下!”

汉武帝:“朕可不希望,你将来留在史书上的都是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

唐太宗:“帝王从来都不是什么道德君子,若是按着君子的要求,朕就不会发动玄武门之变,你也做不了这个太子!”

扶苏、刘据、李承乾:……

【赵祯不光对身边的内侍关怀备至,对自己严于律己,也善于接纳朝臣的意见。】

评论区

“一天,赵祯退朝回到寝宫,召梳头太监给他梳头,太监见到赵祯怀里有一个奏折,就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奏折?”

“赵祯说这是朝臣建议减少宫中宫女和侍从的。梳头太监就在被消减之列,自然不高兴,就给赵祯上眼药,说大臣家里都有歌姬舞女,宫里的侍从并不多,却还要削减,岂不是太过分了!”

“赵祯意识到太监在劝他拒绝谏官的谏言,立刻将梳头太监第一个削减出宫。”

“谏官王素劝赵祯不要沉迷女色,赵祯说宫里新进的美女我很喜欢,你就让她们留下吧,王素油盐不进,依旧语气强硬的要求皇帝将人送出宫。”

“赵祯妥协了,又担心自己日后会不忍心拒绝她们的哀求,立刻下令给每个女子赠送了三百贯钱,送出了皇宫。”

……

赵匡胤觉得有些不对了,这些朝臣是不是管的有点宽了,赵祯是不是太听朝臣的话了?

他没有自己的主见吗!

赵祯却觉得自己做的没有错:“朕要做唐太宗那样善于纳谏的帝王,自然要多多听取大臣的意见。”

第430章 守内虚外

【宋仁宗性情宽厚,也能够虚心接受臣子的批评和建议。当包拯在朝堂上直言进谏,甚至唾沫星子都喷到仁宗脸上时,仁宗虽然心中不高兴,也只是默默擦脸,面上并不动怒,反而虚心接受建议,改正错误。】

评论区

“有一次,包拯反对任命皇帝的宠妃张氏(即温成皇后)的伯父张尧佐为三司使,赵祯便改命张尧佐为节度使,包拯更加激烈地反对,还带领七名言官与赵祯理论。”

“赵祯大怒道:节度使只是个粗官,为什么要为这么个官职争论不休?言官唐介越次上前,不客气回答道:节度使,太祖、太宗都曾经做过,恐怕不是粗官。”

“赵祯这才悚然一惊,最终采纳了言官的建议。”

“但张贵妃不愧是仁宗朝最受圣宠的妃子,依旧想要为自家伯父求官,赵祯只能用包拯挡了回去:你只想着要官,不知道包拯这个御史的厉害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