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86章(1 / 2)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里更加烦躁了。

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煜:“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这一切,都是象征哀愁的意象,她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

柳永:“最后一句简单直白,反而更加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稍显逊色。”

李煜:……

范仲淹:“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却又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蔡文姬:“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才有了这千古绝唱!”

韩愈:“她心中的“愁”不仅是个人之愁更是国家之愁、民族之愁!”

上官婉儿:“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千古第一的名头我算是服了。”

……

老年李清照有感而发:“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杨慎:“宋朝的词人中,李易安堪称冠绝古今,便是与男子相较,也毫不逊色!”

【沈谦在《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相提并论:“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也堪称独树一帜,自名一家,在当时就被人称为“易安体”,李清照也被尊为“婉约词宗”!】

【李清照的晚年是在临安度过的,她想要将自己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一个姓孙的小女孩,可惜女孩并不领情,还说:“才藻非女子之事也。”读书作诗不是女孩子该做的事。】

【这件事对李清照的打击极大,生命的最后几年,她将诗词放置一旁。从这件事也能看出南宋的社会风气逐渐转向保守,对女子的约束也越来越严苛!】

上官婉儿:“什么是女子的事,什么又是男子事?难道女子便不能作诗作文,便不能名传千古吗!”

杨慎心中大为可惜:“恨不能与李易安相交!”

辛弃疾替李清照不值:“易安居士听到这话得多伤心啊。”

李清照心里确实很可惜,她也能看出这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导致的。这次有天幕相助,希望那几个发生大变的时空不要再出现南宋了。

……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遗憾,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

李清照:她这一生前半生平淡温馨,后半生颠沛流离,居然活了七十多岁,那时的自己该是多么的孤独啊……

【从李清照的生平经历我们可以一窥南宋的端倪,南宋的政治环境还算稳定,但却是一个存在感很弱的朝代。】

评论区

“我只知道岳飞和他的精忠报国!”

“还有秦桧那个大奸臣!”

绍兴年间的秦桧满不在乎,只要官家还需要我,还需要和金国议和,不论天幕怎么说,官家都离不开我!

当世之人谁不知道老夫是奸臣,可谁敢当着老夫的面这么说!

“北宋好歹还有语文背诵天团,南宋出名的臣子却很少。”

“我只知道辛弃疾和陆游、文天祥,语文课本上有他们的诗词。”

“生生将一个纵横沙场的大将逼成了词中之龙……”

辛弃疾长叹一声:我传到后世的居然只有文名吗?

“皇帝里面只听说过完颜构。”

“还有南宋末年跳海自尽的小皇帝和十万军民……”

赵匡胤:“南宋末年发生了什么事,难道比北宋末年还要耻辱可笑吗?”

“南宋的文治武功样样不突出。”

“全靠用钱财向金国买和平,维持了百年的统治。”

“在南宋的金钱攻势下,金国皇室权贵迅速腐化,西夏也江河日下,简直是一个比烂的时代。”

“中原三个国家专注于内斗,给蒙古的强势崛起提供了安稳的外部环境。”

“……”岳飞:“蒙古!又是一个草原异族?”

【南宋,自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到1279年,末帝跳海自尽,共历九帝,享国152年。】

【赵构在南京称帝之时,尚且控制着河南、关中等地。称帝五天后,赵构迫于压力,启用李纲为相,李纲到任后先上“十议”,为高宗筹划重整朝纲。】

【他是坚决的主战派,要求重新启用靖康年间被罢免的主战派官员,严惩张邦昌等曾为金国效力的官员,与金人堂堂正正的打一仗,夺回宋人的骄傲!】

【为加强抗金的力量,他推荐坚决抗战的老臣宗泽出任东京留守,去开封整修防御设施;又力主设置河北招抚司和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