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匈奴就会成为来日的蒙古。”
光武帝:“远的不说,便是五胡乱华也不是我们能够承受得起的。”
隋文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唐太宗:“草原蛮族畏威而不怀德,若是宋朝能够有强大的武力压制北方,草原上就不会有大的部落诞生。”
明太宗:“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朝廷孱弱,强枝弱干,草原上诞生了强大的契丹。辽国一意向南发展,忽略了北方的敌人,才有了女真的崛起。金朝也不断汉化,对草原掌控不足,才诞生了强大的蒙古。”
“所以,朕必要亲征漠北,将蒙古人的野心彻底消灭在摇篮中!”
……
【作为第一个建立大一统政权的游牧民族,元朝并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元朝的政治体系在保留蒙古人传统制度的基础上与中原政治体系相结合,有一些亮眼的制度,也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忽必烈:“朕充分发挥了汉人政权的稳定性与草原民族的勇武,还能有什么隐患?”
【忽必烈在中央设置三公,为荣誉职位,并不固定。设置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总理全国政务。中书省统领六部,下设左右丞相、平章政事等官职,负责处理国家日常政务。另设枢密院掌管全国军事,御史台负责监督百官。】
【还有具有蒙古特点的大宗正府,掌管蒙古王公贵族的刑名案件,以及汉人、色目人的部分案件。】
【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及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务,这是元朝特有的中央机构。】
【元朝在地方建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中央派出机构管理地方事务。行省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行省下设路、府、州、县等地方行政机构,形成了完整的地方行政体系。直到今天,我们依旧采用省、市、县的三级地方制度。】
始皇:“行省?”
李斯:“相较于大秦的郡县制,不过是在郡之上多了一个省级行政单位。但这一制度并不适合大秦,大秦人口不足,只有四五十个郡,完全不必设置行省。”
扶苏将这件事默默记在自己的小本本上……
【忽必烈很重视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措施,立司农司,垦荒屯田,兴修水利,限制抑良为奴等。】
【在他统治期间,社会经济逐步恢复,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出现了“户口增,田野辟”的景象。】
【但是,元朝也保留了大量的蒙古落后旧制,比如将天下人分为四等,蒙古人是最高等,其次是色目人,再次是北方汉人,最后是南方汉人。】
【四等人制并不是元朝的成文法,而是约定俗成的制度,体现在元朝政治的方方面面。比如:蒙古人打死一个南方汉人只需要赔偿一头驴。】
【元朝严格规定了所有人的户籍,子孙后代只能继承父祖的职业,将这个社会变得死气沉沉。后来的明朝继承了元朝的制度,压抑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活力,让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世界的发展。】
朱元璋:“百姓各安其业不好吗,给了他们自由岂不是会造成更多的动乱?”
朱标也不理解天幕的意思,他只能为父亲提供思路:“汉唐之时并没有这样的制度。”
强汉盛唐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标杆,也是明朝要超越的目标,虽然朱元璋很想说大明幅员辽阔远迈汉唐,但他知道这并不是事实。
多年的战乱摧毁了中原的根基,想要发展为盛世,大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元朝的政治体系整体取法于之前的中原王朝,也保留了不少蒙古族的落后制度,但总的来说,自唐中期以后,北方大地延绵不断的战争终于结束了,给了北方百姓一个相对安宁的生活环境,较之之前数百年是一大进步。】
李世民呵呵一笑:“只要足够低,任何进步都很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