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颁行了法典《至正条格》,以完善法制;颁布举荐守令法,以加强廉政;下令举荐逸隐之士,以选拔人才……】
【脱脱在四年多的改革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使元朝末年的昏暗政治一度转为清明。《元史》称其“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极人臣而不骄,轻货财,远声色,好贤礼士,皆出于天性。至于事君之际,始终不失臣节,虽古之有道大臣,何以过之”。】
【至正四年,脱脱因病辞去相位,脱脱辞相的五年间,阿鲁图、别儿怯不花、朵儿只先后任右丞相,他们虽然不是奸臣,但能力远不如脱脱。】
【此时的妥懽帖睦尔虽然仍有励精图治之志,但元朝政治的腐败已不可挽救。再加上天灾频仍,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起义此起彼伏,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评论区
“元惠宗亲自任命地方官员,还派出宣抚使监督地方,但这些天家使者的腐败与贪婪,反倒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苦难。”
“九重丹语颁恩至,万两黄金奉使回。”
“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
“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
“可见元朝的腐败已经无可救药了!”
……
【至正九年(1349年),面对日益加深的社会危机,妥懽帖睦尔第二次任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赐“上尊、名马、袭衣、玉带”等物,寄希望于脱脱能够扶大厦之将倾!】
【脱脱第二次拜相后,也曾试图力挽狂澜,以天下为己任,下定决心治理这满目疮痍的社会。但他采取变钞和起用贾鲁治河两大政策,却为元朝掘好了坟墓。】
【时人无不讥讽:“丞相造假钞,舍人做强盗。贾鲁要开河,搅得天下闹”。】
扶苏皱眉:“皇帝有心改革,掌权的丞相也是个贤明练达之人,为何却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始皇:“积重难返,用后世人的话来说,元朝的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除非他们能够自上而下彻底改革国家制度。但元朝廷的掌权者都是这套体系中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定会不遗余力的阻挠变法。”
李世民:“元朝虽没有世家,但那些皇族、后族与世家一般目光短浅,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不顾国朝的延续。”
刘彻:“有时候,身为皇帝就是要与天下人为敌!”
……
【脱脱辞去相位仅一个月后(至正四年),黄河流域一连下了二十天暴雨,黄河堤岸决口,河北山东诸多郡县惨遭水患,饥荒频仍、瘟疫爆发,人民流离失所,而朝廷却对此束手无策。】
【至正八年,黄河再次决口,就连京杭大运河都遭了殃,这是元朝贯穿南北的经济命脉,顿时漕运、盐税锐减,中央政府财政收入下跌,引发了的严重的财政危机。】
【自水患爆发以来,失去土地,无家可归的流民啸聚山林,劫掠商旅、官府,全国各地不断爆发起义。其中以盐贩方国珍兄弟为代表,他们啸聚海上,对元廷赖以生存的海道漕运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朝廷却无法镇压,只得加以招抚。】
【元朝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脱脱主持的改革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保守派聚集起来,将脱脱父子视为敌人,脱脱复相后,也对他们进行了打击报复……】
【至于那些贪官污吏、赋役苛重、纲纪废弛都是元朝的老问题,脱脱根本顾不上这些事情,他的当务之急就是解决财政危机和治理黄河。】
【这也就有了我们之前说的:变更钞法与贾鲁治河。】
【元朝大量印钞,导致市场上纸币泛滥,加之假钞横行,使得纸币价值急剧下降。解决财政危机最快的办法是变更钞法。】
【吏部尚书偰哲笃建议改变钞法,以纸钞一贯文(1000文)钱,代替铜钱一千文为保证,铸造至正通宝铜钱,并让铜钱代表纸币流通。这一措施旨在减少市场上的假钞数量,提高货币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