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赝太子 第134节(1 / 3)

“是。”

苏子籍与邵思森立刻应了,邵思森情绪有点不高,而苏子籍坐回去,就沉思着继续研墨。

墨水再次渐浓,铺开宣纸,拈起柔毫舔墨,蘸得笔饱,一字字写了下去。

写的认真,冬天竟然渗出了细汗,写完了,看着纸上的赋文,默默念读了一遍,一时之间就呆了。

前世时,与这四书五经,只算是识得字,连粗通文墨都说不上,但此时,有了刚才经验传授,这一次修改,苏子籍自己看完了,都觉得字字珠玑。

要说第一版是辞藻华丽,读起来让人惊艳,这修改过的就不仅是辞藻,更有读完细细回味的韵味。

一切完成,看了看,就见着邵思森正在向崔兆全单独请教,而一侧坐着赵督监,慢条斯理低头喝茶,竟然也没走。

“转眼,就快黄昏了。”

邵思森这点小心思,根本不被苏子籍在意,没去看投来的目光,走过去,将修改过的文章递给崔兆全,说:“尚书大人,学生已修改了一遍,请您点评。”

崔兆全眼睛一亮,接过来展开一看,再次陷入到了沉默中。

喝茶的赵督监这次不再催问了,只是安静喝茶,仿佛这里风景独好,只有一人的悠闲。

邵思森站着,面上平静,袖中的双手已握紧了。

谁料,这次崔兆全没再夸奖苏子籍,沉默一会,开口:“今日就到这里吧,老夫已有些倦了,你们改的都很好,回去可以自己再以题目做做练习,王二!”

随着一声,这次进来不是亲兵,而是曾和苏子籍喝过酒的王二。

苏子籍与王二目光对视一下,都没有表情。

崔兆全吩咐:“之前让你准备的东西,都拿上来。”

第234章 既生瑜何生亮

王二是尚书府跟过来的家仆,在船上主要管理的就是崔兆全带去的私库,不用亲兵,就是防止有人觉得公私不分。

这次随船运输过去的可还有八十万两饷银,都是九八色的官银,当日检查时,把绸布扯去,只见箱子里饺子一样密行排列,都是锃明噌亮的银元宝,看一眼就让人觉得眩目。

崔兆全注意到,在场的人一下子都直了眼,自己能克制住,仆人未必能。

而且崔兆全对皇帝再派个太监跟着有些心里忐忑,自然更加谨慎,把公私划的很清楚,不肯给人抓到半点把柄,断不肯让自己仆人管理公库,以免出了事说不清楚。

王二听了,很快就端个木托盘进来。

这木托盘上面,放着两个巴掌大的锦袋,微微鼓着,明显都装着东西。

崔兆全看似随意的拿起一个,笑着递给邵思森。

长者赐,不可辞,邵思森忙双手接过,作揖道谢。

苏子籍也得到了赐给的一个袋子,拎在手里,觉得手感不轻,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但想也知道,应该是砚台或好墨这些读书人能用的东西。

“都散了吧,学问无止境,你们不得自满,去吧!”崔兆全将东西赐给,就让两人出去了,一时间,甲板上只剩下了崔兆全跟张公公两人了。

两人相对无话,良久,赵督监将手里杯盏轻轻一放,轻笑:“崔大人,上次你沉默,是因苏子籍才学惊人,这次你沉默,又是为何?”

“这个阉货!”崔兆全面对赵督监好奇目光,知道不说出来,这位怕不会甘休。

事实上,在看过苏子籍修改过的文章,崔兆全本就有着一股倾诉欲。

只是当面说了,或对旁人说了,很容易传出去,就是对苏子籍的捧杀。

倒是赵督监,是首脑太监,嘴一定很严。

想到这里,崔兆全叹着:“第一次惊讶,老夫是感慨后生可畏,这水平其实已经是进士之才,与老夫相比,也不过是毫厘之差。”

“第二次时,老夫是震惊,虽在史书上读过,但现实里,从没有想过,真有指一反三,顿悟大道之人!”

“这第二篇的水平,老夫已不能当一日之师了,你说,我能不感慨,能不沉默么?”

苏子籍修改前的文章,虽让他吃惊,但尚能接受,可修改后,他看了几遍,逐字逐句检查,以他的水平,竟都无懈可击,寻不出纰漏。

就算是自己鼎盛时所做,也就是这样了。

赵督监微微惊讶,心中还有着一种难以与外人说自豪,轻笑一声,调侃:“难不成与榜眼一样?”

崔兆全苦笑道:“差不多,硬要挑剔,只能说,尚差一点年纪带来的阅历,哎,但这本就不是缺点,年轻人有着冲劲与朝气,反更合适。”

“苏子籍有此等才,这次被丢到队伍里去西南,误了考期,怕是太学里有人嫉贤妒能。”

这样的才华,想必碍了不少人的眼,本来这种误入名单的事就十分荒诞,看了苏子籍的文章,崔兆全立刻明白了,这是有人嫉妒苏子籍,害了误了三年。

作读书人,崔兆全对苏子籍很难不生出同情与怜惜。

赵督监听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