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为小王解惑!”
白乐康忙说着:“大王折煞学生了。”
这位白举人就针对苏子籍的提问,连连回答,妙语连珠,连文寻鹏听着,都连连点头。
白乐康见自己折服了其他人,很是得意。
苏子籍面上赞叹,但最初看完一册后惊喜,却犹被冷水一样给浇灭。
“白乐康妙语连珠,回答皆言之有物,可【为政之道】仅仅+5,这说明此人就算说得再好,其实并没有才能,而是假借别人。”
要不是经验值造不了假,明明白白展现出来,苏子籍也不信,这气质出众言之有物妙语连珠的举子,竟并无内在锦绣,只是个庸碌之辈!
“这十一条或有人教,别的学问却不行,可以一试。”苏子籍不动声色,继续交谈着,来回几次,确定了。
“原来此人竟是有人教他来,本身学问,不过一般,难怪多年不中进士。”
“那谁使他上门?”
苏子籍就笑着,对白乐康说:“事大,还请先生住在本府,让小王能多多请教,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白乐康见自己果然入了代王的眼,还被邀请入住,心下一松,笑着:“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等举人笑着答应了,被苏子籍令人带去休息,苏子籍坐着一动不动。
简渠率先恭喜:“大王,今日府内又多一个人才,可喜可贺!”
文寻鹏却若有所思,沉着脸,脸上没有一分喜色,说:“只怕未必是真心投效。”
这话让简渠一愣,苏子籍却已想明白了,微微一笑:“文先生一言中的,此策怕是连环计,我要依此策行事,怕连鲁王的结果都没有。”
鲁王是皇帝的亲子,皇帝曾经也对鲁王有过考虑,就算是犯了大错,也依旧享有亲子的待遇,只从亲王降为了郡王。
鲁王并不能与太子相比,虽触犯到皇帝底线,可并没有带给皇帝威胁。
在不曾被威胁到情况下,皇帝还是可以做一做慈父。
苏子籍就不同了,名义上,他是太子之子,与皇帝隔着一辈,只是孙辈,更何况是乡野长大,与皇帝有杀父之仇的孙辈?
可想而知,苏子籍真触到皇帝底线,皇帝会怎么做。
第913章 非小人能左右
简渠有些诧异:“主公这话,莫非是说白先生有问题?”
但无论怎么想,十一条都十分好,以简渠才能,自恃也写不出这么缜密的策略,他想了想,不觉得有问题。
难道这事里真的有坑?但按照这十一条去做,的确可达成目标。
文寻鹏不像简渠这般“单纯”,在齐王府待了多年,常年浸在阴谋里,让文寻鹏想事情就容易往阴谋论上想,因此说着:“主公说的极是,此人居心莫测。”
见简渠仍不解,文寻鹏就一笑,提醒:“简兄,前朝大臣石夕戏,曾经在《示子七篇》中说过。”
“自古才干,下等人不能事,中等人能于事,上等人能于人事。”文寻鹏说着,有点感慨,下等人解决不了事,这不用多说。
中等人能解决事,但往往没有分寸,须知办事不是目的,受益才是目的,自古良将谋臣,不泛滔天之才者,可不懂这点,就死无葬身之地。
文寻鹏摇头笑着:“石夕戏有此感悟,才能三十年不倒,最终尚能以三品俸回乡,需知,功高盖主,必死无疑!”
就这一句话,一记雷轰在简渠的脑袋上。
是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还在戎之上,这是大节!
虽白乐康献上的十一条的确是良策,可以将神祠事处理得滴水不漏,甚至功在千秋,可问题是,里面过于揽功在代王手里了。
就算是主公代王,也不能这样,不仅不能这样,诸臣诸王,都不能“独断”。
唯有皇帝,天下之主,才可“圣断”。
代王要真按这十一条所列,使诸神立盟约,加入朝廷祀典,事情就算办成,利国利民,也定要种祸不浅。
甚至因功在千秋,青史留名,皇帝怕越是难以容忍。
“十一条一字不提暗谏皇帝,请皇帝圣断,这心实在莫测,越是缜密完备,越是祸端深种。”
“这其实是捧杀。”想明白了这件事,简渠不由冷汗直冒。
再想到这白乐康是自己先看中了,引给主公,简渠就恨不得立刻跪下谢罪。
“这不是你的错。”苏子籍看出简渠的后悔。
文寻鹏也说:“简兄,此事也未必是白举人故意为之,或连他也不知道此事会有什么后果。”
当然,这话不过是安慰简渠。
一个能写出十一条的人,如何会看不出此事让代王办成了,代王会有什么隐患?
当然,仅仅这一事,还不至于立刻祸发,但有了一,再有二三件,就难说了。
简渠不由擦了擦汗,脸色煞白:“主公,若真针对您所出的计,就未免太毒了。”
苏子籍望着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