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盈盈望着。
苏子籍看着此人,觉得有点眼熟,青年人就说:“你不记得我了?我是曹易颜。”
曹易颜?苏子籍这一惊非小,青年容貌虽然变化不大,可面相气质变化颇大,若不是主动提及,苏子籍还真未必能想起来。
曹易颜似乎并不知道自己已成了代王,过来就问:“苏兄看上去容光焕发,可是发财了?”
这是一句玩笑话,苏子籍也就随口:“你也是,发财了?”
四目相对,片刻两人都笑了。
不远处站着曹易颜的幕僚,隔着十几步打量苏子籍,就是一皱眉。
曹易颜似乎只是萍水相逢,与苏子籍说了几句,就走到一旁与别人说话,幕僚趁机过来耳语两句,曹易颜也微微皱了下眉,随后松开:“怎么这样多事,那就走吧。”
曹易颜主仆下楼时,不远野道人回来,恰看到了,顿时蹙眉。
“公子。”
不过眼下不是细想时,深深朝已经走开二人看了一眼,野道人上楼,对苏子籍低声报告自己转了一圈的见闻。
“主上,许多人都听闻了公子威名,总体都在称颂。”
这至少值五年养望,苏子籍颌首,正想说话,目光一瞟,却见一个举人似乎喝醉了酒,踉跄着过来。
第923章 有刺客
“……”
这本来没有啥,可人一靠近,别人都没有察觉,苏子籍已心里微微一动。
“似乎有杀气,冲着我来?”
此番白龙鱼服,主要就是亲自听听民间舆论,可以说临时起意,别说外人,自己府内知道的都不多。
“该不会是刺客吧?”
现在竟能感觉到杀气,苏子籍立刻警觉,临时起意都被人盯上,或不仅仅是内奸的事,而是有人常盯着代王府的出入,要不,不会这样快。
想到这里,不由笑容转淡,自己本没有以身作饵,看看是否能钓上一二条大鱼的意图,那实在有点蠢,但事实上有了,却也不妨利用。
只是,谁要杀自己,诸王真有这么蠢?
历代争嫡,从没有听说过暗杀,这可是立刻自绝于朝廷,自绝于皇帝。
杀气刚才一闪,很快就又收敛了,能有这样的手段,怕不是寻常之辈,苏子籍怕有所误会,目光再次扫下周围。
二楼处读书人渐多,成群议论,往这来的不少,但稍加注意,左侧一个中等身材的年轻人似乎喝醉了酒,脚步踉跄过来,相隔已不远,很快就能走到自己身侧了。
“必是此人无疑。”
虽这人已看不出杀气,但还在靠近,换了别人,有疑似刺客靠近,怕立刻就会小心以待,可苏子籍却只是一哂,转眼看向了刚才通报了名字的刘时廉刘举人,只见还争论的厉害:“依我看,代王作的对,现在虽开国不久,可贪腐却已经不小了,上次邸报说,火耗已有二三分,多有实际一倍有余,必须严厉处置。”
“严厉处置?年轻人,治大国如烹小鲜。”对面一个中年举人笑着:“火耗粮耗其实是必然的事,运输冶炼都有损耗费。”
“这项只能细,严厉处置一刀切,却未必是主意。”
“那依你之见,就得纵容了?”刘时廉嘿嘿冷笑。
中年举人轻轻合起折扇,说:“火耗粮耗是必须,从中渔利也是明摆着,可要清,可不容易,或可以统一征课,使其不能随意增减。”
这恰是苏子籍感兴趣的,火耗粮耗也是历史上的疑题,这人竟然想到了火耗归公,可谓明见。
所谓的火耗归公,根本问题就是,民间流通着碎银,官府收了,就得炼成官银运到省藩库和户库,这里就有损耗问题,郡县根据本省情况,每两银加火耗数分至1钱不等,数无定额,从中渔利。
而火羡归公就是统一征课,存留藩库,进一步就是酌给官员养廉。
“这位是高裕高兄了,说的有理,不知还有没有进一步的高见?”苏子籍顺势起身过了几步,这样说着。
说实际,千年之间,这个弊端不知道为什么谁也没有注意。
那就是,朝廷原有金银巨万,可不断的融炼、剪开、再融炼,每循环一次,金银就至少损耗百分之一二。
就算是一亿两金银,往往一百年就全部消耗完,这就是为什么朝廷越来越出现金银荒的原因。
火耗归公许多人赞,其实不过是小人之计,根本没有到这层次。
根本解决方法也非常简单,就是铸造可流通的标准金银货币,一两还太重,还必须剪开,铸造半两或四分之一两就可正常流通了。
这样的话,每年朝廷不但可收铸币税,并且可以完全避免所谓的火耗,金银也可以越来越多(因有开采),不消百年,储备量就可比现在多三倍以上!
等于整个朝廷的财富和流通多了三倍!
虽现在有刺客,可这次遇到这二个人,一个是持之公义,一个是眼光锐利,苏子籍不由惊喜,细细而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