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51章(2 / 2)

不错。

那么,镜头之后的事情,他自然要帮小呆瓜搞定。

还在进行综艺直播的三人,已经做好简单的三菜一汤。

正围坐在堂屋的桌子边,正边吃边聊。

詹海洋坐着的椅子,就是上午他跟石恒一起修好椅背的那把。

屋外是冬日午后的暖阳,屋内是三人轻松愉快地聚餐。

这时,导播把镜头切到院子里一个固定机位上。

镜头里顿时出现,只有在农村和郊外才能看到的蓝天白云。

尽管隆冬之际,树木枝头只剩顽强的枝桠,不见翠绿。

搭配上三个艺人东扯西拉的家常话。

一种属于冬季的宁静安逸感,充斥着直播间。

周靖云有些不舍地站起身。

他得去员工食堂打个午饭。

不然小呆瓜要是知道,他又没按时吃饭,一定会唧唧歪歪上半个小时。

——

三人早上起的都早,孙淼淼的厨艺也真的不错。

即使是一边聊着天,也很快就把饭菜清得差不多。

就在大家吃饱喝足时,王印山突然很正式地出现在了镜头旁。

他头上戴着顶鸭舌帽,长相和詹海洋之前在照片上看到的差不多。

中等身材,偏瘦,看着很是斯文儒雅。

“大家好,我来宣布咱们这一期的非遗传承人探访人物信息。”

这是每一集都有的环节。

孙淼淼和石恒都已经习以为常,稍稍坐直了些身子,认真听王导给出的信息。

詹海洋学着他俩的样子,也挺了挺腰。

“古窑村历史悠久,光制陶的历史就有300多年。”

“那里有山清水秀,当年曾经有上万的工人,在古窑村从事瓷器生产。”

第203章

古窑村出产的生活用品和文房四宝,在清朝时畅销东南亚。

但奇怪的是,这个村子似乎被封印在了那个曾经荣耀的时代。

近些年席卷全国的发展热潮,好像也独独遗漏掉了古窑村。

如今,古窑村依旧山清水秀。

只是,村子里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家和孩童。

《非遗》这一期节目,要探访的就是古窑村。

王印山给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古窑村的情况之后,突然单独点名詹海洋。

“海洋,你过来领一下探访古窑村要带去的礼物。”

詹海洋被导演单独点名,觉得有些意外。

但他看孙淼淼和石恒都没有什么特殊的表情,想着这大概是《非遗》的惯例。

也就自然而然地起身,跟着王印山,走出了直播镜头。

王印山笑眯眯地冲着他招招手,领着詹海洋,从后门直接走出了小院。

隔壁一栋差不多的民宅,也被剧组租下来。

工作人员和导演组机房,都设在这边。

一个工作人员很快上来,帮詹海洋关了收音话筒。

王印山这才继续带着詹海洋往自己的休息室里走,“来,我们进来坐着聊几句。”

虽然是王印山主动找易智远放人,让詹海洋来节目组当飞行嘉宾的。

但他之前并没有跟詹海洋直接沟通过。

詹海洋跟着王导进了房间,第一眼就看到王导的桌子上摆着一台平板电脑。

屏幕上播放的,正是他们《非遗》的综艺直播间。

此时,镜头里的孙淼淼和石恒配合着收拾着碗筷。

两人话不多,但脸上的神情都很是放松。

王印山见他看到直播间的画面,也跟着看过去。

王导的风格和易智远很不相同。

“海洋啊,真的很感谢你辛苦,来我们剧组跑一趟。”

祖国幅员辽阔,《漉沙传》剧组所在的b市,离《非遗》所在x市,有一千五百多公里。

詹海洋过来时,先坐飞机再转高铁,最后还要坐一个多小时的汽车。

尽管已经妥善安排各种交通工具的班次,但也还是花了大半天的时间。

何况《漉沙传》剧组那边,时间也赶得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