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话时,周兴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细缝,却是目光炯炯,如老狐狸一般,一副显然已经看透江米夏心思的模样。
江米夏倒也不多掩饰,只张口承认,“家中贫寒,自然是想多寻些赚钱的门路,承蒙周管事照顾,这些东西一来算是答谢,二来也是让周管事看看我们的手艺和心思,看看往后还能不能再沾一沾周管事的光。”
周兴摸了摸鼻子。
既是茶园,买了这采茶的篓子,自然就要开始干活了。
春天日头大,晃得人睁不开眼,斗笠是必备的东西。
采下来的茶叶需要晒制,这笸箩亦是该有的物件。
江米夏专门挑了这两样东西来送,也是有心想揽后面的生意。
“这做生意嘛,总归讲究个经济实惠,若是你们家价格合适,于我而言,自然可以。”周兴道。
能让给报价,那就相当于已是有了敲门砖了。
江米夏笑道,“斗笠用料不多,但需要缝制内衬,做工麻烦,一个斗笠的价格,就按四十五文来说,笸箩的话,得看大小个,像这么大的,需得四十五文,这个大的,得五十五文一个。若是还想着要更大一些的,得看您要多大的,才能定价。”
周兴略点了头,“价格到是中肯。”
第24章 多尝试
“与周管事诚心合作,这价格自然不敢多要,尤其是这笸箩,茶园用的量也大,比竹篓要多许多,我也是照着量大来说的,若是对外散卖,自然不是这个价格。”
周兴这几日也是四处看过这些东西,也有人上门来自荐自家的东西,价钱到是都差不多。
只是这东西的品相,跟这江氏父女所做的还是差那么一点。
农家人大都老实憨厚,但也正是因为这点,许多时候是诚惶诚恐,胆气不足,或者因为过于老实的缘故,显得有些愚笨,许多时候跟他们说上半天也理不清其中的关键。
到是这江米夏,踏实之余,不乏聪慧,和她打交道,省心且颇为放心。
“可以。”周兴满口将这件事应了下来,寻了有经验的伙计来定需要斗笠和笸箩的数量。
斗笠比篓子多要一些,要六十个,而笸箩,则是根据尺寸大小不等,加一起一共要了一百个。
最后总的算下来,一共是八两银子。
依旧是半个月交货。
且两家约定,往后邵记茶园零星需要的竹篓、笸箩、斗笠、竹筐等,都从江米夏家里头定。
双方商议好,周兴结了上了钱,又付了二两银子,作为这次生意的定金。
直到回家都待了好久,江有成都还觉得自己手中的银子不够真实。
“娘子,你打我一巴掌。”
“打你干啥?”刘氏觉得莫名其妙。
“为啥我总觉得我是在做梦呢。”江有成抽了抽鼻子,“这么多钱……”
以前家里头倒也不是没有这么多钱。
在宋景韫没进门时,江有成和刘氏是攒了十多两银子的,当时给宋景韫的大伯家送去了十两,算是招宋景韫上门的聘礼。
但那些钱,是江有成和刘氏攒了许多年,一文一文攒起来的,攒了十来年呢。
可现在,这两单生意加一起也就一个多月,就能得十两银子!
江有成再次抽了抽鼻子。
因为激动的缘故,这眼角发酸,鼻涕也是止不住地流。
“看你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刘氏一脸鄙夷地看向自家男人,“往后钱要是赚的更多了,你岂不是连站都站不稳了?”
“哪儿能呢。”江有成擦了擦鼻子,“这往后跟茶园那也算长期算生意了,听周管事那意思,往后要的东西还多,咱们也算是月月都能见着钱了。”
“等交完这批货,我也去瞅瞅木料啥的,把咱家这屋子翻盖翻盖,住的更舒坦一些。”
“再来,我寻思着咱现在手里也有点银子,往后也赚,家里头的白面大米啥的,也别那么抠唆,该吃也吃一些,不够的话,咱们可以再买。”
赚钱嘛,就是为了日子好过点。
他们老两口辛苦一些也没什么,俩孩子不能总是跟着吃苦。
更何况现在要做编笸箩的活,若是吃不好,也没有力气去做。
“我知道,放心吧。”刘氏点头。
当天做晚饭时,刘氏用肉沫炖了个土豆块,原本的黑面饼子,也换成了棒子面和白面的二和面窝头,粥成棒子茬子改成了精细的棒子面糊,里面还放了大米粒儿。
棒子面虽然也是粗粮,但口感发甜,和白面混在一起,说是窝头,却也松软,吃着滋味还是不差。
江米夏和宋景韫皆是吃的十分香甜。
晚饭江有成没在家里头吃,而是拿着四小串钱,往大房家去了。
结算江春石和方氏上回帮着做采茶竹篓的工钱,顺便也去大房那坐一坐。
等江有成回来时,带着微醺的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