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章(1 / 2)

张孝嵩思索片刻,开口回答:“陛下,女学女科之事,乃是开创之举,自古以来未曾有过,故而朝野议论纷纷,实属正常。然则,陛下推行此策,本意在于广纳贤才,不分男女,以补国之所需,此乃高瞻远瞩之举。若因一时之非议便轻易放弃,实则有损陛下圣明之名,亦是对天下女子才学的辜负。”

他这番话可谓中正之言,李重俊听完也脸色稍平:“孝嵩说得有理。可朕近日总在想,事缓则圆,或许……”

“陛下,”张孝嵩轻轻打断了他的犹豫,坚定地道:“但凡新制,朝野必有议论,非此一例。陛下身为人主,所应考虑的不是这些议论,而是实效。”

“实效?”

“到底有多少女子受益于女学,又有几位女官能从女科中脱颖而出,胜任其职。”张孝嵩道,“若是此事惠及天下女子,能使教男不教女的情形得到改善,使得参配阴阳,通达神明,才是符合人伦之举,也是陛下应当考虑之事。”

李重俊点头应了,这才打起精神,又把自己投进那堆劝谏的奏疏之中去了。

这一夜天气暗沉,没有一点月光。连星星也不多见。李重俊直到半夜才批完奏疏,也懒得挪窝,干脆就在紫宸殿中睡下了。

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中,李隆基正在对一众将士朗声宣告:

“昔年太宗以六骑定颉利可汗于渭水,长安得以保全。如今我们有六百精兵,何愁大事不成!”

“诸位兄弟,随我入宫!诛杀昏君!”

第220章

除却除夕、上元之外, 夜色降临之后的长安城素来是一片寂静祥和景象。

朱雀大道上不见人烟,东市西市也已不复白日繁华,唯有坊墙之内笙歌不断。

李显在时, 宫中宫人数千, 到了晚上,他还召来不少人宴乐,大明宫的晚上从未冷清过。但李重俊登基之位,大放宫人之后,原本热闹的宫城内几乎成了长安城最冷清的地方。

在这样寂静的夜色里, 连绵如急雨的马蹄声显得分外响亮。

李隆基带着麾下兵马一路疾驰,一路顺畅,他几乎是未遇到任何阻拦便来到了宫门之下——或许是宿命, 这次他自禁苑向南发兵,所遇到的第一道宫门依旧是玄武门。

武德九年,太宗皇帝在此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神龙元年, 李显在此叫开宫门, 率兵入宫,复立李唐。不久之前的景龙七年,李重俊也是在此进入大明宫,成为大唐的主人。

李隆基坐在马上, 命刘幽求放出约定的暗号,片刻之后, 一阵吱呀齿轮声传来,如他与陈玄礼等人所约定的那般,玄武门已经缓缓开启。

他心念一起, 正要催马上前,一声呼喊自上头传来:

“三郎!收手吧!”

李隆基没想到能在这里听到自己父亲的声音, 心下大震,他不敢置信地抬头望去,黑夜之间看不清人脸,只看到了弓箭手箭尖的寒光。

他的计划,暴露了。

李旦见他愣神,恨不得跳下城楼去规劝这个不听话的儿子清醒一点,奈何郝灵荃带着两个禁军士兵一左一右地望着他,叫他不敢乱动。他只得张口大喊:

“三郎,陛下如天之仁,已经应了我的请求,赦免了你和你的部下!你若此时回头,还能保全性命!切莫再执迷不悟,否则便是万劫不复,连我也保不住你!”

李隆基心中一凛,父亲的话如同重锤敲击在他的心上。

是啊,如今计划绝无成功的可能,若此刻收手,他还能退回去做个普通平民,与妻子儿女相伴一生。

然而,他心中仍有一丝不甘,毕竟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怎能轻易放弃?他紧握缰绳,犹豫不决,目光在父亲的方向和玄武门之间徘徊。

“三郎,听父王的话!你若再不回头,我便亲自下令,叫人放箭了!”

李旦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他素来性格恬淡,带着家人一退再退,只想从刀光剑影中保得一点安宁,但现在,眼前这个他极力保全的儿子是要把全家人带入深渊之中。

李旦把话说到这个地步,李隆基不禁回头望了一眼,那些跟随他的将士们也是一脸的迷茫与惶恐。

他们大多是被他一时的豪情壮志所感染,却未曾想过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李隆基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但一口郁气卡在胸中,叫他不能在此时低头:

“父王!为什么你要站在李重俊那一边?!”

“你也做过皇帝,你也是太宗皇帝的子孙,难道你就不想恢复李唐的荣耀吗?为什么你要屈服于李重俊之下,眼睁睁看着他胡作非为,将祖宗基业败坏殆尽?!”

李隆基的声音在夜色中回荡,带着几分悲愤和不解。

饶是李旦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这个儿子能执迷不悟至此。他听完之后,手脚发软,几乎连站都站不住了。

“扶住相王叔。”李重俊极愤怒地一甩衣袖,正要亲自开口与李隆基辩论,却被一边的姚崇拦住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