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第357页。
4《仁宗睿皇帝实录》卷191,嘉庆十三年正月乙丑条,《清实录》,第30册 ,第530页。
与户部官员根据各旗秀女人数,将八个旗秀女分别安排在几天之内进行挑选。常见的方式是分为四天,一天选看两个旗之秀女。有时根据皇帝的要求,将高级官员之女单做一天挑选。安排妥当后,通知各旗。至钦定之挑选时间的前一晚,1第二天要参加挑选的秀女们由家人陪伴,坐车从地安门进入皇城,由官员领至神武门东栅栏等候。天亮后,神武门开启,秀女们依次下车,车辆在之后出东华门,从东边兜一圈后再排到神武门前。秀女们则由太监带入宫内,在指定地点被皇帝选看。宫中会提前准备好秀女们的名牌,此名牌为长条木牌,上面有绿色云头,和引见大臣的膳牌略同,故而称为“绿头牌”。选看时,绿头牌放在御案之上,秀女身上亦挂有小木牌作为标识。一般而言,在选看之后,无论是否被选中,秀女都会在当日出宫回家。
挑选的结果,主要有四种情况。第一种,选中,即直接指立为皇后或者指定为后宫主位,赏赐物品回家准备,并在规定的日子入宫,开始宫廷生活。如在道光二年二月进行的挑选八旗秀女中,即选出全嫔以及珍贵人等人,当天即有行文传达:“道光二年二月二十日奉旨,原任男爵颐龄之女,著为全嫔。”2第二种,记名,又称“留牌”,即选看之后尚未作出结论,仍有留于宫中成为后宫主位的可能,暂时归家休息,或于几日后参加复选,或于下次选秀时继续参选。第三种,归家,又称“撂牌”“撂牌”,即未被选中,已经完成旗人女子参选之义务,可以回家自由婚配。第四种,指婚,又称“拴婚”,即由皇帝赐婚,主要是指婚与近支皇族。清代宫廷挑选八旗秀女不仅是为了挑选皇帝的后宫主位,也要指婚给皇子、皇孙以及近支皇族。如嘉庆六年仁宗嘉庆帝在上谕中所说:“从前皇考高宗纯皇帝每次挑选八旗秀女时,派王等于圣祖仁皇帝派衍二十四近支宗室内,查明应进绿头牌者指配。今朕挑选秀女,自应遵照此例,于世宗宪皇帝派衍近支宗室内按其世系指配。著将此旨交派出王等,嗣后应行呈进宗室等名次,惟于世宗宪皇帝派衍近支宗室名次缮
——————————
1谨按,清初,挑选八旗秀女的时节大多在冬季腊月。康熙年间,清圣祖康熙帝曾专门下旨因天气寒冷,赏给参选秀女热汤饭。(见《国朝宫史》卷2,上册,第11页)雍正朝初年时,是在腊月挑选。直到雍正十一年挑选八旗秀女时,已有旨意因为天寒冷而改于次年春季挑选。(见《奏报内府佐领备选女子人数折》,雍正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栏案馆、故宫博物院编:《清宫内务府奏销档》,北京:故宫出版社,2014年,第9册 ,第36—41页)自乾嘉时期以后,这种春季挑选成为挑选八旗秀女之惯例,其时节大多在二月。
2《为原任男爵颐龄之女著为全嫔等情事》,道光二年二月二十日,档案号:05-13-002000115-004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写绿头牌,照例呈进,俟朕挑选秀女时,酌量措配。”1故而,在挑选八旗秀女时,其中一部分秀女即被指婚给近派宗支,亦可能指婚给其他大臣之子弟。如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月时郎中富泰之女参加挑选八旗秀女,结果被“指为四阿哥福晋”2,即是后来的孝德显皇后。
在目前已经公开的档案中,有一份《验看秀女排单》,所记为乾隆朝挑选八旗秀女之情况。此档案详细开列了某一年接连数日挑选八旗秀女的情况,是了解清中叶挑选八旗秀女情况的绝佳资料。这份档案并没有写明年份,但是从其中选出之秀女内有后来的孝穆成皇后等信息,可知这份档案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亦即乾隆朝最后一次挑选八旗秀女时所记。特录入如下:3
二月初八日,子初,大学士和珅、尚书福长安、户部员外郎阿克栋阿、双寿交来
正黄旗满洲
十五岁秀女二百六名三十五排末二排俱四名
十六岁秀女一百九十一名三十二排末排五名
十七岁秀女一百五十八名二十七排末二排俱四名
正黄旗蒙古
十五岁秀女六十五名十一排末排五名
十六岁秀女六十二名十一排末二排俱四名
十七岁秀女六十九名十二排末二排五名一排四名一排
正黄旗汉军
十五岁秀女一百四十名二十四排末二排俱四名
十六岁秀女一百二十一名二十排末排七名
十七岁秀女一百二十一名二十排末排七名
满洲、蒙古、汉军逾岁秀女七名一排
——————————
1《国朝宫史续编》卷45,上册,第356—357页。
2《为选择郎中富泰之女指为四阿哥福晋指婚日期事致总管内务府》,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初十日,档案号:05-13-002-00017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