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编:《满洲实录》,上函,第26页。
一、显祖宣皇后
[简介]
显祖宣皇后,喜塔腊氏,阿古都督之女,名额穆齐,亦作“厄墨气”。嫁与显祖宣皇帝为嫡妻。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生第一子弩尔哈齐,即太祖高皇帝。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生第三子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其后又生第四子多罗通达郡王雅尔哈齐及第一女和硕公主。隆庆二年(1568年)崩。原奉安赫图阿拉尼雅满山老陵。天命九年四月初一日,移奉东京陵。顺治五年十一月初八日,追上尊谥曰显祖宣皇后,奉祀太庙后殿。顺治十五年,移奉兴京永陵。
[概述]
显祖宣皇后出身于昂果都理巴颜系喜塔腊氏,是昂果都理巴颜系第一子都理金都督的曾孙阿古都督的女儿,闺名为“额穆齐”,满文作“eji”。1在民间史料记载中,显祖宣皇后的本家后代与显祖宣皇后两位姐妹的后代,被作为外戚奉命守护永陵和福陵,其中守护福陵的一支被福陵当地人称呼为“三户赵”。所谓“三户赵”,指的是阿古都督有三子三女,三子为达格、多甘扎亲、派古;三女中第一女嫁伊尔根觉罗氏噶哈,第二女为显祖宣皇后,第三女嫁萨克达氏各书微。2于是太祖的舅舅喜塔腊氏子孙、姨娘伊尔根觉罗氏子孙、姨娘萨克达氏子孙三支后裔就是“三户赵”,“永称国戚姨娘子孙”,在永陵、福陵均有专门给他们的官缺和兵缺,福陵缺为“舅姨子孙章京品级六十五员”“舅姨子孙兵一百名”,均为月俸二两的专缺。3同时,一些研究还指出显祖宣皇后之父阿古都督即是明末女真枭雄王杲,不过这种推测尚缺乏进一步证据。
昂果都理巴颜系喜塔腊氏是清代喜塔腊氏里谱系最大、实力最强的一系。作为与清代皇室关系最近的一支,阿古都督的后代基本均被留在永陵和福陵看守皇陵,设专缺加以养赡。其他支系则在东北驻防或者从龙入关。
——————————
1辽宁省档案馆编:《满洲实录》,上函,第37页。
2沈阳一宫两陵志编纂委员会编著:《沈阳福陵志》,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14-115页。
3谨按,“章京品级”和“兵”的实际待遇一样,都是每月二两银子。但是“章京品级”有品级、有顶戴,属于“官员”阶级(虽然品级很低),而“兵”没有品级、没有顶戴,属于“差事”“兵丁”阶级。
以清初短期的社会视角来看,看守皇陵、享受专缺的特殊待遇是比较直截了当的优待形式。但是从清代整体情况来看,这种特殊待遇实际上也断送了仕途上升迁的道路,使得清中后期喜塔腊氏出身的重要大臣都不是留守皇陵的支系,这应该是当初设置“舅姨”勋戚待遇所未料到的。1
另外,显祖宣皇后在兴京永陵是否为衣冠冢,见前文景祖翼皇后条。
二、显祖继妃
[简介]
显祖继妃,哈达纳喇氏,哈达汗万养女,名恳哲。在显祖宣皇后之后嫁与显祖宣皇帝为继室,待太祖兄弟凉薄,导致万历五年(1577年)太祖与显祖分居。万历十年(1582年),生第五子多罗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其后不明。2
[概述]
显祖继妃姓哈达纳喇氏,出身“乌哈国主系纳喇氏”3,是哈达国国主万所养的族女。哈达国主“万”之名亦作“完”,继妃本名“恳哲”,一作“啃姐”,满文作“kenjc”,见于《满洲实录》。4万至少生有六子,依次为诂鲁伸、扈尔汉、萨穆哈图、旺锡、康古鲁、孟格布禄,他们是显祖继妃的养兄弟。后来成为太祖庶妃的阿敏哲哲是扈尔汉的女儿,也就是显祖继妃的养侄女。5后来哈达国被灭之后,万的后代也被编入八旗,主要分布在镶黄旗满洲和镶蓝旗满洲。
另外,虽然血缘关系十分遥远,但是太祖继妃乌喇纳喇氏是纳齐布禄的八世孙女,太宗继妃乌喇纳喇氏是纳齐布禄的七世孙女,世宗雍正帝的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