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36节(3 / 4)

]

根据康熙朝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康熙八年时,有两位出身蒙古的格格

————————

1《高宗纯皇帝实录》卷2,雍正十三年九月戊申条,《清实录》,第9册 ,第174页。

2《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88,乾隆八年四月癸亥条,《清实录》,第11册 ,第420页。

3谨按,世宗雍正帝在康熙三十四年即迁居至南薰殿成婚,高宗纯皇帝则因出生较晚,至康熙六十年(1721年)时才第一次见到圣祖康熙帝。故而,慤惠皇贵妃究竟对世宗雍正帝和高宗纯皇帝有多少“顾复”和“抚养”,其实尚存疑问。

4《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5《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6此段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谱系,整理自《钦定外藩蒙回部王公表传》。

嫁入宫中。当年九月,宫中重新安排内管领的分派,根据孝庄文皇后的旨意,将公中1的内管领“分派与由蒙古娶来之二格格”。2十一月二十三日,内务府奏报,为“本日入宫之二格格”增加口分。3这两位蒙古格格即是慧妃和储秀宫格格。又因她们入宫之前已经被预先分派有内管领,可知她们的位分等级属福晋级。4

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慧妃在宫中薨逝,距离其入宫只有不到半年。当日的档案提及:“因福晋所处房屋墙、门狭窄,棺材不能送入。”5亦可证明慧妃在世时已经被尊称为“福晋”。慧妃薨逝之后,圣祖将她追封为慧妃。同年九月,慧妃的父亲、母亲以及两个妹妹均来到京城,圣祖对他们厚加赏赐。6

在以往研究中,由于圣祖在追封慧妃的旨意中使用了“选进宫中待年,方欲册封,今遽尔长逝”7的形容,所以一般认为慧妃在薨逝时年纪很小,甚至可能并未达到适婚年龄。目前,对于“待年”一词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待年”指年纪很小,即“等待成年”之意;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康熙朝对后宫主位一般采取批次册封的办法,此处之“待年”指的是“等待册封之年”,未必与年龄有关。在《圣祖仁皇帝实录》满文本中,“待年”一词写作“se be aliyafi”8,直译为“等待年岁”,偏向于“等待成年”的解释。但是,清宫旧藏中有一幅《清人画慧妃常服像轴》9,像主盘发包头,一耳三钳,外穿蓝色常服褂,内穿赭色常服袍,服饰具有典型的清初时期特点,应为圣祖慧妃之常服像。从像主的面

——————————

1谨按,公中,即暂无所属,空闲的。

2《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八年九月初十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3《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4谨按,根据顺治朝以及康熙朝初期的惯例,福晋级的庶妃领有一或二个内管领,小福晋级以下级别的庶妃则不领有内管领。

5《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6《白头本及绿头牌档案》,康熙九年九月二十四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谨按,目前认为,阿郁锡与其家人来到京师之后,可能均被圣祖康熙帝留在京城居住。其中,阿郁锡被赏给散秩大臣职衔,最后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十月去世。阿郁锡的女儿出嫁时,亦均由宫廷为之置办陪嫁财物。

7《圣祖仁皇帝实录》卷33,康熙九年五月癸亥条,《清实录》,第4册 ,第445页。

8《圣祖仁皇帝实录》卷33,康熙九年五月癸亥条,清满文写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9《清人画慧妃常服像轴》,文物号:故00006630,故宫博物院藏。

貌来看,应该已经达到适婚年龄,则偏向于“等待册封之年”的解释。

[封谥释义]

慧妃的封谥为“慧”,满文作“surc”1,意为“聪睿”。

二、储秀宫格格

[简介]

圣祖庶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四等台吉多尔济之侄女。康熙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入宫,称储秀宫格格,属福晋级。因故于康熙十六年七月初七日出宫,被族人接回蒙古。其后不明。

[概述]

根据康熙朝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康熙八年时,有两位出身蒙古的格格嫁入宫中。当年九月,宫中重新安排内管领的分派,根据孝庄文皇后的旨意,将公中的内管领“分派与由蒙古娶来之二格格”。2十一月二十三日,内务府奏报增加“本日入宫之二格格”的相关口分。3这两位蒙古格格即是慧妃和储秀宫格格。又因她们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