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38节(3 / 5)

1《康熙帝御制文集》,第123、124页。

2《口奏绿头牌红白本档案》,康熙十八年十月十二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3此段董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文皇后共选看了三十位内务府秀女,从中选中三位,并传旨:“著员外郎裕祺将此三位女子于九月二十日辰时交予图克善乳母,送进汗处。”1这三位秀女入宫之后,在十月初五日,其中一位因嗓音不好而被送出宫廷,其余两位则均被给予“扫炕女子”之等级。2她们分别是“董德贵佐领董德启之女乌鼐”以及“阿明阿佐领格勒之女格兰珠”,3其中前者即是端嫔。端嫔入宫之后,是在何时、以何情况被圣祖收为后宫主位,目前均不清楚。

康熙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孝庄文皇后下达旨意,增加圣祖位下诸位庶妃的服级疋数。其中,除已经生育子女的荣妃和庶妃张氏分别升为服二十匹缎和服十八匹缎之外,还有五位格格升为服十二匹缎,其中即有端嫔以及与她同日入宫的格兰珠。

康熙十年三月,端嫔为圣祖生下第二女,其位分等级亦晋升为小福晋,是当时圣祖位下的四位小福晋之一,4位分等级在储秀宫格格以及新入宫的六位外八旗格格之下。康熙十二年,端嫔所生之女夭折,其后端嫔亦未能再生育子女。

康熙十六年,端嫔作为第一批得到正式册封的后宫主位,被封为嫔位,在上谕中排在七嫔的第三位。康熙二十年,有四位嫔被晋封为妃,端嫔却未在其列。其后,端嫔在嫔位上度过四十余年,于康熙五十九年四月二十八日薨逝。内务府在处理其丧仪时,基本因循了僖嫔之旧例。5

[封谥释义]

端嫔的封号为“端”。因为当时制度尚未健全,所以此封号是取自汉文喻意,满文方面未作意译,仅音译作“duwan”6。至端嫔薨逝之后的乾隆年间,当时制度规定后宫主位封谥之满文必须意译,故而将端嫔之封号重新意

——————————

1《绿头牌档》,康熙二年七月初七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2《口奏档案》,康熙二年十月十五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3《口奏档案》,康熙二年九月初六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谨按,在《奏销档》中,提及端嫔名讳的有数次,其中有一两次将其闺名写为“二姐”,其实是因当时选中的三位秀女闺名串写之误。

4《口奏绿头牌及白头本档案》,康熙十年七月十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5《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五十九年四月二十八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6《奏销档》,康熙二十年十月三十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译作“tob”1,意为“端正”。

五、僖嫔

[简介]

圣祖僖嫔,赫舍里氏,赉山之女。康熙年间被选入宫中。康熙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诏封为僖嫔。同年八月二十二日,以内阁学士李天馥为使,册封为僖嫔。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十一日薨。康熙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景陵妃园寝。

[概述]

在《星源集庆》等史料中,均指出圣祖僖嫔为“赫舍里氏,赉山之女”。由于赉山本身没有官职,或者因故并未记录其官职,故而目前尚不清楚赉山的具体身份、谱系以及旗分,亦因此无法确定僖嫔入宫的时间及情况,尚均有待进一步发掘资料。

康熙十六年,僖嫔作为第一批得到正式册封的后宫主位,被封为嫔位,在上谕中排在七嫔的末位。根据《实录》《奏销档》等官书或档案,七嫔之排序为安嫔、敬嫔、端嫔、荣嫔、惠嫔、宜嫔、僖嫔,目前认为,此七嫔之排序有其特殊的规律。其中,安嫔和敬嫔均为康熙十年入宫的六位外八旗格格之一,她们出身外八旗世家,入宫之后即享受福晋级待遇,与其余几位身份迥异,故而居首。端嫔、荣嫔、惠嫔、宜嫔、僖嫔五位之中,已知前四位均为内务府包衣旗籍出身,端嫔在康熙二年入宫,荣嫔和惠嫔约在康熙五年入宫,宜嫔康熙十六年入宫。由此推断,其排序很可能是以年纪长幼或入宫先后为依据。如果这种推断成立,则居于末位的僖嫔很可能与宜妃一样,同为康熙十六年入宫的内务府秀女。2

康熙二十年,有四位嫔被晋封为妃,僖嫔未在其列。其后,僖嫔在嫔位上度过二十余年。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初四日,首领太监梁九功传达圣祖旨

——————————

1《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