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黄旗包衣陆氏(陆佳氏),陆士隆之女。雍正二年六月二十四日生。乾隆初年被送入宫中,封为陆常在。乾隆十三年四月十二日,晋封为陆贵人。乾降十六年正月初二日,诏晋为庆嫔。同年六月初八日,以协办大学士、尚书阿克敦为正使,内阁学士吴达善为副使,册封为庆嫔。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九日,诏晋为庆妃。同年十二月十八日,以大学士来保为正使,礼部尚书伍龄安为副使,册封为庆妃。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初五日,诏晋为庆贵妃。同年十月初六日,以大学士、公傅恒为正使,内阁学士塔永阿为副使,册封为庆贵妃。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五日薨,年五十一岁。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九日,奉安裕陵妃园寝。嘉庆四年正月初四日,追晋为皇贵妃,谥曰庆恭皇贵妃。
[家族背景]
根据档案记载,高宗庆恭皇贵妃出身的陆氏家族原为民籍汉人,乾隆二十二年十月,在高宗的授意之下被编入八旗,入镶黄旗包衣佐领。档案内载,庆恭皇贵妃之父陆士隆之名亦作“陆士龙”,娶妻王氏,生有数位子女,依次名为陆裕登、陆廷荣、陆朝元、陆朝宝1,以及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出生的第五子,名为陆奇宝。除庆恭皇贵妃之外,陆士隆至少还有三位女儿,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入旗时,她们被记为“长女、次女、三女”。陆氏家族入旗之后,高宗亦给予一定的经济保障,档案内开写为:“陆士龙之子陆裕登、陆廷荣、陆朝元、陆朝宝四人,每给披甲三两钱粮米石,并请赏给涿州地七顷八十五亩零,每年得租银二百六十四两零,正阳门外西河沿取租房十间,每月得租银十二两一钱,足敷养赡。再崇文门内苏州胡同入官房七十五间内,量其家口,隔断四十三间,足敷居住所。”2
——————————
1谨按,陆朝宝之后疑似更名为陆银宝。
2《奏为人入旗户籍养赡事》,乾隆五十八年九月十九日,档案号:05-0448-04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入宫背景]
如上所述,庆恭皇贵妃是作为民籍汉人之女被送入宫中之后,被高宗纳为后宫主位。根据档案,“庆嫔、颖妃,系乾隆十三年四月十二日晋封贵人。”1可知庆恭皇贵妃在乾隆十三年之前已经入宫,并封为常在。
[宫廷生活]
庆恭皇贵妃入宫之后,初封为常在,在乾隆十三年升为贵人。之后的十年中,作为没有为高宗生育过子女的后宫主位,依然得以晋嫔、晋妃,最后在四十五岁时晋位为贵妃。这种待遇在高宗朝后宫中极为少见,可知其受到高宗相当之宠爱。庆恭皇贵妃薨逝之后,嘉庆四年正月初四日,仁宗下旨称:“朕自冲龄,蒙庆贵妃养母抚育,与生母无异。理宜特隆典礼,加晋崇封。兹追封为庆恭皇贵妃。”“可知庆恭皇贵妃曾经抚育过仁宗,并因此获得追封。
[封谥释义]
庆恭皇贵妃的封号为“庆”,满文作“fengsg”,意为“有福的”“有造化的”。后来获得的谥号为“庆恭”,满文作“fengseng gungnecuke”3,意为“有福恭敬”。
八、禄贵人
[简介]
高宗禄贵人,江南民籍陆氏。生年不详,生辰为九月二十三日。乾隆初年被送入宫中。乾隆二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封为禄常在。乾隆四十年三月二十二日,晋封为禄贵人。乾隆五十四年闰五月初五日丑时(一说初三日)薨。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奉安裕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根据档案记载,高宗禄贵人出身的陆氏家族,原为江南民籍汉人,乾隆四十三年闰六月,当时出身民籍汉人的后宫主位明贵人(芳妃)胞兄陈济来
——————————
1《为纂修玉牒咨查婉嫔等旗分及舒妃父家姓氏职名事致总管内务府》,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档案号:05-13-002-000009-013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仁宗睿皇帝实录》卷37,嘉庆四年正月癸亥条,《清实录》,第28册 ,第412页。
3《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到京师,表明身份,恳求为朝廷当差。在处理此事的过程之中,高宗上谕提及:“陆常在系苏州籍贯,其有无亲属人等,亦当详悉查明,严加管束。”这里的“陆常在”即是禄贵人。在高宗上谕询问禄贵人亲属之后,苏州织舒文回奏道:“奴才于十六日回苏任事,即密行差人访查。陆常在现有亲母缪氏,同已经出嫁之长女并外甥女三人相依居住,此外并无亲属,平日亦颇安静。”“由此可知禄贵人家内人丁稀少,主要亲属除母亲之外只有一位胞姐。乾隆五十四年,在高宗的授意之下,禄贵人胞姐陆氏之夫周森一户入旗。3
[入宫背景]
如上所述,禄贵人是作为江南民籍汉人之女被送入宫中之后,被高宗纳为后宫主位。根据档案:“乾隆二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封禄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