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文豪1978 第186节(1 / 2)

“也好。”

棉花胡同那处四合院从年前买完到现在三个月了,李全福家一直拖着没搬走,说是年前年后这段时间不好租房子,其实无非就是想占点小便宜,多在那里住几天,就少付几天房租。

正月十五之前,林二春去棉花胡同下了最后通牒,他们家要再不搬走,就到房管所说道说道。

给了点压力,李全福他们家这才磨磨蹭蹭的动了起来,最近刚找到房子,正准备搬家呢。

陶玉书出门去上学,林朝阳想着闲来无事,便骑上自行车来到了位于西长安街七号的燕京市文化局大院。

以前来的时候,文联这栋楼总显得破败、萧条,如今文化行业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时代,连这里也比以前热闹多了,刚进楼便能听到文联各个下属协会办公室里传来的声音。

《燕京文艺》编辑部门口的牌子已经换成了“燕京文学”,这还是刊物改名之后林朝阳第一次来。

编辑们看到他的到来都有些惊讶,章德宁问道:“朝阳,你怎么来了?”

“没事过来看看你。”

章德宁正要给他倒水,听到这话,停下手上的动作,“你但凡换个说词我都能相信。”

被她毫不留情的拆穿了谎言,林朝阳笑了起来,“还是你了解我。”

周燕如对章德宁说道:“他这个人啊,无事不登三宝殿。”

章德宁把茶杯递到林朝阳面前,问道:“这次来什么事啊?总不会是给我送稿子的吧?”

这一年多来,林朝阳的创作方向集中在了长篇小说领域,《燕京文学》的版面是没办法刊发那么长篇幅的作品的,所以章德宁现在对于林朝阳的作品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渴求。

“确实是送稿子。”

这话一出,章德宁满脸讶异,“伱也有良心发现的一天?”

林朝阳满头黑线,“你别太过分。”

章德宁收起玩笑,脸上挂上讨好的笑容,“写的短篇还是中篇?还是剧本?”

“都不是。”

林朝阳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稿纸。

“这……你什么时候写上诗了。”

看着稿纸上的诗,章德宁发出了疑问。

“不是我写的,是个小朋友写的。”

章德宁看了一眼林朝阳,你才二十出头,说别人小朋友,那对方得多大?

“你先看看。”

听了林朝阳的话,章德宁把目光放在诗上——《阿尔的太阳——献给我的瘦哥哥》。

这首诗并不长,算上引文也不过两百多字,但章德宁读的很慢。

约莫有十多分钟,将这首诗仔仔细细看了四五遍,又不断揣摩着其中的各种意向。

“这诗是写梵高的?”她开口问道。

瘦哥哥、星空、向日葵、红头发、苦艾酒……如果章德宁是在两个多月以前看到这首诗,一定会一头雾水,如坠云里雾里,这些与她生活和阅读方向毫无关系的名词是她难以理解的。

但就在两个多月以前,《梵高之死》发表,作为林朝阳人生中第一位责编,哪怕现在章德宁已经很少负责他的作品发表了,可她仍旧关注了林朝阳的作品。

在《梵高之死》发表之初,她便第一时间阅读了这部小说。

她难以想象这样一部以十九世纪的欧洲为背景,讲述梵高生平故事的小说竟然是自己最熟悉的作者写的。

看完小说她最大的感受是,真想扒开林朝阳脑袋看看里面到底都有些什么样的奇思妙想。

整部小说不仅完美的平衡了故事性和文学性,更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悬疑感,让人读来欲罢不能。

《阿尔的太阳——献给我的瘦哥哥》中所提到的许多名词,在《梵高之死》当中都是很重要的元素,所以在看到这首诗之后,章德宁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

然后通过小说的情节不断反推,很快就明白了这首诗里所要表达的种种意向和情感。

阿尔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因盛产葡萄酒而闻名,那里是梵高生前最后待的地方,也是他与后印象派画家高更发生龃龉和冲突的地方,梵高还因此割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

阿尔那里有一家小型精神病院,梵高曾一度在那里治疗,诗名和诗里第一句的“去南方”指的就是那里……

在心里将诗句全都注释了一遍,章德宁问:“这诗谁写的?”

“燕大的一个学生,你觉得怎么样?”

章德宁眼睛在稿纸上打转,思量片刻后说道:“这个作者很有想法。你看这一段,‘从地下强劲喷出的,火山一样不计后果的……把星空烧成粗糙的河流,把土地烧得旋转,举起黄色的痉挛的手,向日葵邀请一切火中取栗的人,不要再画基督的橄榄园’。

这一段太精彩了,完全诠释出了梵高这个天才的性格和心理,他的颜色就是火山喷发的颜色,弯曲的星夜、燃烧的土地,所有的植物与生命都向着太阳举起了痉挛的手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