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妈妈对着苏青山福了福身,“老婆子是隔壁白家的,姓宋。
大爷客气送了点心果子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家娘子遣老婆子拿了几个菜送来,全当是给大爷的回礼,若大爷不嫌弃,还请收下。”
宋婆子提着食盒往前一送,眼睛笑望着苏青山。
苏青山给宋婆子拱手回礼,同时对顺子使了个眼色,顺子从宋婆子手里接过食盒。
苏青山又道:“劳烦妈妈代为向你家老爷致谢。”
那宋妈妈故作幽默一笑,“这个我可办不到,老婆子应该还能活个二三十年。”
苏青山怔愣一下就反应了过来,还来不及道自己唐突。
宋婆子说完那话,微福了福身便转头回了隔壁。
苏青山看了隔壁院子一眼,也转身进了家门。
顺子暗道,原来隔壁娘子是个寡居的。难怪当日他进院子里时感觉静悄悄的。
有了这个认识,他再看一眼手中的食盒,感觉有些复杂。
枣红色的盒子有上下四层,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里面少数得有五个菜。
顺子抬头看了一眼前面身着青色紧身圆领袍的苏青山,不到四十的年岁,圆领袍下的身躯高壮挺拔。
他浓眉深目,长得刚毅,虽然没有时下流行的书卷气,但有一股子男子的英挺气概。
他们亲家老太爷,虽然被叫做老太爷,可实打实地还是个年轻的郎君啊。
顺子想着那天在他眼前一闪而过的那一抹尖尖的绣鞋,感觉这一食盒的吃食并不是那么单纯。
他关上大门,提着食盒跟着进了正房堂屋。
苏青山已经自己打了水在洗脸。
顺子放好食盒,过去井水边打水仔细洗了洗手,回到堂屋打开桌上的食盒。
最上面竟然是一盘爆炒白腰子,他嘴角抖了抖,把盘子端出来放到餐桌上。
第二层也放是放了一个盘子菜,一张圆白的瓷盘里头并着头放了两只香炸鹌鹑。
第三层终于正常了,放了一盘素炒蘑菇。
最下面一层放了一碟炸春卷,一碟子油煎宿蒸饼。
苏青山洗漱完进来,看了一眼餐桌上丰富的菜色,满脸带笑,“隔壁这也太客气了些。”
顺子也不敢多话,轻嗯了一声,附和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忙在主位给他摆上一副碗筷。
第144章 催生包袱
杏林巷苏家只有苏青山和顺子主仆二人,吃饭的时候苏青山向来也不是分得太清楚。
苏青山坐在上首,招呼顺子坐下一起吃饭。
主子抬举,自己也不能蹬鼻子上脸,顺子给苏青山布了一筷子菜,就去灶房烧水去了。
天儿冷,用过晚饭烫烫脚再睡,会舒服一些。
等顺子烧好热水,苏青山坐在一旁端着一碗茶水浅酌。见顺子进来,他开口叫住他:“别忙了,赶紧把饭吃了。”
顺子用了剩下的菜肴,拿去灶房洗涮干净碗碟,一一装回食盒,等着明儿给还回去。
主仆两个都安寝后。隔壁白家院子的东里间里还亮着灯。
镂空雕花的红木梳妆台前,只看到宋婆子手里握着一把青丝小心而轻柔的梳理。梳妆台上橙黄铮亮的铜镜里映出一张芙蓉面。
瓜子儿脸,丹凤眼儿,鼻头圆润,嘴唇浅薄,长得不是太过惊艳,却是别有一番勾人的韵味。
铜镜中薄唇轻启:“妈妈看清楚了?”
宋妈妈忙回:“看清楚了,比咱们躲在墙头偷看的还清楚。一表人才,高大结实,看着不过三十出头的样子。”
“那小厮如何称他老太爷?”柳叶儿似的眉毛弯出两道波。
宋妈妈眼睛滴溜溜转了两圈,“兴许是家中子嗣出息,家中仆从早早改了称呼。”
“妈妈我也盯了隔壁好几日,出行就那主仆两人。李妈妈之前也说了,那小子说家中只有他和家主两人,想来是没有女眷的。”
宋妈妈停下手中的动作,盯着铜镜中妇人柔媚的脸,“明儿我再去打探打探,这次可不能所托非人。”
镜子里的娘子薄唇微微勾起,似笑非笑。
顺子这边早上出发去铺子前,把食盒还了回去,李婆子伸手接过食盒,转身往后看了一眼欲言又止。
太太安排了他过来照顾亲家老太爷,他可不能出了差池。
李婆子表情怪异,再加上昨日送的菜色不由得让顺子多了个心眼儿。
他把苏青山送去铺子,便借口跑了回来,跑去大街上打听杏林巷白家。
一个上午没有打听到一点儿东西,让他大失所望。
临近午饭的时候,他去了一家茶铺,要了一碗和合茶,铺子里没有其他客人,顺子随口同铺子里的婆子攀谈起来。
如此他才终于打探到一些消息,原来是他打探错了方向,杏林巷白家不是白家,而是杏林巷余家。
里面的小娘子是余家姑爷养的一个外室,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