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医疗系学霸 第1o节(1 / 3)

“学识点+3!”方子业缝合完,看到面板上的数值,竟然跳动得更多。

方子业内心暗暗一惊,很快就恍然。

兴许是自己的缝合术的能力提升后,减少了伤口的并发症以及瘢痕发生,这才使得贡献度更多。

……

两台邓勇教授主操的手术下来。方子业的学识点余额,又冲到了8点。

第二台手术的缝合,口子偏小,因此只得到了2点,但缝合术提升后,方子业通过周日值班时的新病人接诊,得到了3点的学识点。

因此如今来到8点。

但这还不是结束。

后面还有两台手术,是分台之后,自己的老师袁威宏主刀,那自己岂不是?

不过在袁威宏主刀的手术中,袁威宏为了培养新来的师弟揭翰,反倒是看到方子业的缝合术成熟后,把缝合的机会都转交给了他。

在最后一台的手术操作中,才让方子业尝试着切了一个小病损,外加缝合,算是雨露均沾,不过分偏倚。

手术结束时,14点的学识点,11点学识点的收益,是方子业一天的收获,不可谓不大。

……

手术结束后,袁威宏说:“等会儿一起去吃饭,我把定位发给你们两个。”

方子业和揭翰尽皆一喜,都没有客气:“谢谢师父。”

“我回去接一下你们师母还有我女儿啊……”

方子业是与揭翰一起先回了病房一趟,虽然这一台的手术患者是揭翰的,但方子业仍然想再好好的琢磨一下今天那台手术患者的术后医嘱。

手术结束的第一时间,为了节省时间,方子业只能是套用模板,并未对内里的详细药理机制进行特别的分析。

这只是标准化,符合指南的用药,不算出错,但未必是最好。

等有了时间,再慢慢进行修正,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药理相关知识水平,也还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控术后用药,还可能拿下学识点,简直是一举三得!

“师兄,这样的医嘱套,没问题吧?”揭翰开完医嘱后,如此问。

方子业上下扫了一眼,而后点了点头:“揭翰,你的水平是没问题的,把握住了原则就好。”

自己要仔仔细细地磨医嘱,是为提升用药机理,并获得学识点。

但是揭翰没必要做这样的水磨工夫,只要不出错,没必要一切都做到尽善尽美。

即便是有缺陷,那也是指南的问题,指南的问题,那是专家该考虑修改的,不是小医生,有这个时间,揭翰可以多看几篇文章,找一找可以写的文章idea才是正途。

揭翰闻言,点了点头,点击了提交医嘱后,说:“师兄,李源培师兄去了操作练习的集训班。”

方子业微微侧目:“奥,没事。”

读博的机会争取,本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不通过举报、捏造事实扭曲和影响对手的正常发挥,他有其他的各种能力,这是自己的资本。

如果说李源培的关系通天,比如说省委里面的亲戚啥的,那方子业也认命,去外院读博,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大家给点票来个评论啥的啊

求点推荐票支持。谢谢!

第14章 师兄弟的资源互换

袁威宏结婚不算晚,博士毕业就结婚,如今女儿已经四岁,上了幼儿园小班。师母并非医疗行业内的人,是一位水果湖中学的老师,在编。

师母戴着眼镜,带着书卷气,吃饭时便问:“子业你快毕业了吧?有考虑过读博么?”

“读博是什么意思啊妈妈?”叫小七的小朋友梳着辫子,拿着勺子干饭时,嘴角挂着三粒米饭、一坨小南瓜丝儿这么问。

“你读的幼儿园是读书的最开始,读博士就是读书的结束。读到最高了就是博士研究生。”

“小七以后想不想读博啊?”

小七摇头,把勺子一放:“妈妈,读书一点都不好玩……”

方子业这会儿就把话接了过去:“师母,是有读博的打算的,不过能不能读,还得看机遇。”

“我们创伤外科每年的博士名额就只有两个。”

袁威宏也说:“一个科室里有两个博士名额已经算多的,整个骨科今年的博士招生名额才六个。我们创伤外科就占了三分之一。”

“但他们,仅本院的硕士就有十五个。”

“省人民医院的骨科也差不多,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和协和医院的一些硕士,也都提前过来试探虚实。”

“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我读书那会儿了,我那会儿主动读博的人不多,但现在,主动不想读博的人才不多。”

所有教学医院内的博士名额都是僧多粥少,竞争巨大,可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点夸张,但若考虑大家一起鏖战拼杀的都是名校硕士,其实难度也不言而喻。

在这样的考核竞争中,不管是老牌985也好,还是211也好,都绝对不占学历优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