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李可灼教出那么多大学生被人民曰报评为一代名师,就凭李可灼是大作家的名头,刘晚清父母就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这个年代,大作家是很受尊敬的一群人,而且也能够赚到钱,不会让他们的女儿受苦。
当然,刘晚清父母也是在得知刘晚清就算是去了小安乡公社也不会受苦的情况下,他们才会答应的。
如果刘晚清嫁过去还要干农活吃苦受累啥的,哪怕是嫁给马云这样的人他们也不会同意。
第二天,李可染就登上了前往欧洲留学的飞机。
好在这次出国留学法国的学生有很多,虽然不是一个学校,但却可以相互照顾。
——
就在李可染坐上飞往欧洲飞机的时候,小安乡中学,却在为迎接一位大领导而准备着。
小安乡中学自从去年出名后,就没少有省市级的领导以及外省的考察团来学校参观。
对此李可灼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一般的领导,李可灼根本不会亲自接待。
但是这次不一样,这次的领导是从首都来的。
这天一大早,朱校长就带着李可灼以及一大群老师在学校门口迎接。
还是传统的迎接仪式,学生献花,领导和校领导握手介绍什么的。
“李老师,你好啊!”一个老人朝李可灼打招呼。
“领导好,欢迎领导来我们学校参观。”李可灼笑着朝领导说。
“领导,您一路舟车劳顿,要不我们先带您休息一下吧?”李可灼朝领导说。
“不必,我时间很紧,你先带我参观一下你们学校吧。”领导笑着朝李可灼说。
“好的。”李可灼点头答应。
此时的朱校长,已经自觉的退居了二线。
因为他知道,领导之所以来学校参观,并不是因为他的原因,全都是冲着李可灼来的。
“领导,这是我们学校的教学楼,我们学校一共有四栋教学楼,又三栋是今年才建好的,四栋教学楼差不多能够容纳五六千名学生。”
“你们这里很偏僻但是学生挺多的嘛!”领导朝李可灼说。
“是的,我们学校现在一共有学生两千七百多人。其中七百多人是学校本来就有的学生名额。另外两千人则是今年九月份才刚刚入学的高一学生。”李可灼朝领导介绍。
“今年九月份才入学的高一学生?”
ps:我现在徒步快到南充了,我是上午七八点走到十二点,因为天气太热就会找个阴凉的地方休息,等到了下午五六点才开始走,一直走到晚上十一点多。
所以我码字时间是下午天气最热的时候,热的我心烦意乱的,这是一天只有两章的最主要原因。
------------
第223章 很厉害的
“是的,这是省里从全省各县筛选出来的学生,然后送到了咱们小安乡中学来读书。”李可灼笑着说。
“原来是这样啊。”领导点点头,然后又问:“你们学校老师有多少人?足够吗?”
“我们学校的老师有一百二十六人,其中很多都是省里帮忙从各地抽调的优秀教师,足够了。”李可灼朝领导说。
小安乡中学,作为省里重点扶持的中学,自然是有什么困难都会第一时间解决,李可灼根本不担心会缺老师。
让李可灼有些不满意的是,省里筛选出来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成绩一般,但是关系却不一般的学生。
湘省有一百多个县,每一个县有十五六个名额可以来小安乡中学读书。
而这些名额中,总是会有两三个名额是有社会关系的,比如县里领导的儿子孙子以及亲戚等等。
如果不是李可灼告诉省里,贫困生的占比必要要超过五分之四,不然这些县领导可能把所有名额都留给他们的后辈们。
到时候小安乡每年招收两千名全省各地的学生,结果全都是地方官员的后辈,那他李可灼培养这些学生还有什么意义?帮忙固化阶级吗?
李可灼感觉这种招生的办法有些不合理,但他现在一时间又想不出太好的办法。
他只能看看以后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了。
李可灼带着大领导在学校参观了一圈,也介绍了很多学校的情况。
最后,大领导还亲自和李可灼单独谈了一两个小时,询问了李可灼很多问题。
下午的时候,大领导才结束参观离开小安乡中学。
“小灼,之前咱们教育局领导找我谈了一件事。”
朱校长找到李可灼说起了一件事情。“教育局领导让我劝一下你。”
“劝我什么?”李可灼不解问。
“劝你接受正式教师的编制。”朱校长说道:“教育局准备给咱们学校那些没有编制的老师都搞一个编制,这样一来他们的工资和奖金都会有所提升。
但因为你不要编制,所以其他老师也不敢要,毕竟你才是咱们学校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