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花间酒 第67节(1 / 3)

穆酒秘密离开边城,并未与外人道,此时也不便暴露身份,于是便找护卫借了衣服,神色冷峻的往曲花间身后一站,像个生人勿近的煞神。

老县令没见过穆酒,见他紧紧挨着曲花间,只以为那冷面神一般的男人是他的贴身护卫,只粗略扫了一眼便继续与曲花间攀谈起来。

“曲公子真是年少有为啊,本官还未替连城百姓多谢你,让他们多了一条挣钱的路子。”老县令在连城待了三十多年,虽政绩平平,但难得的是有一颗怜悯之心,对治下百姓都还不错,很受爱戴。

曲花间出钱请连城百姓修路,老县令主动揽过去征徭役的活儿,优先录取了那些极为贫困的百姓,让他们能有一份进项,不至于在这连年的天灾中饿死。

为着此事,他心存几分感激,听闻曲家主事人到达连城,特意迎出来,还在城中酒楼订了席面,盛情邀请曲花间去吃饭。

曲花间盛情难却,便坐上老县令的马车进了城,其余人则骑马跟随左右。

到县城后,曲花间先让小林去驿站将提前写好的信寄出去,然后才与老县令踏进酒楼大门。

这是连城最好的酒楼,但相比起繁华的南方城镇来说,也不过是个装修得没那么朴素的食肆罢了,不过没人嫌弃,俱都有说有笑的落座。

老县令对曲花间十分尊重,不仅花大价钱订了十几个菜的席面,连桌上的酒水都是风靡一时曲记葡萄酒。

还请了县丞和他的师爷作陪,甚至贴心的给穆酒林茂这些随从也安排了一桌饭菜,就在包厢角落。

席间,几人相谈尽欢,那位师爷长相精明,说话也十分动听,特意恭维起来,说得曲花间面颊泛红,颇有些不好意思。

酒过三巡,老县令也没说要走,支支吾吾半天,终于斟酌着开口。

曲花间就知道这些当官的饭没有白吃的,心里不免警惕起来,待老县令说完,才知道自己误会了人家。

老县令虽能力平平,但着实是有些爱民之心,虽说曲花间才出资拓宽官道和修建码头让许多百姓挣了些辛苦钱,但这毕竟是一锤子买卖,等这些事做完,百姓又要失业。

于是他也顾不得脸面,厚着脸皮请曲花间在连城开设作坊,给百姓们提供些活计。

曲记东家曲长安财大气粗,不仅家财万贯,还有良田数十万亩,收留了无数流民这事,在幽冀两州几乎是家喻户晓。

老县令也知道他是个良善之人,这才打了这个主意。

曲花间原以为老县令与苟聪之流无异,是想找他索贿,又碍于知府的面子找了别的理由开口,没想到他是为百姓而来,当即便点头应下此事。

“小民不过一届商人,能得大人看重实是抬举了,但幸好最近我新得了一样用海蛎子制取调味品的方子,此物在江南一带供不应求,连城靠海,正好可以开设一处作坊,不仅可以提供一些活计,也能让沿海的百姓靠卖海蛎子赚些银钱。”

除此之外,曲花间向老县令打听了连城有些什么特产,言明可以将这些东西收购起来,运往南方售卖。

如今有了万里阳光号,也打通了南北航线,运送货物比以往节省了大半时间,正好可以开启海上贸易,将各处的特产收购起来,卖往他处。

若是往后船队壮大,甚至可以不拘于周朝境内,去其他国家做贸易。

老县令对自家地盘上的事如数家珍,很快便报了好几样别处没有的特产出来,神色激动的问曲花间何时开始置办产业,他可以让底下人帮忙,简化些繁复的流程。

“正好小民要在此处等管家将最近的货物运来,然后将船上的东西运回去也需要时间,待我找好客栈落脚修整一番,这几日便开始物色地盘修建作坊。”

曲花间已然如此配合,并许诺尽快行动,老县令等人也不好催得太急,笑呵呵的邀请他去官舍暂住。

官舍是衙门的产业,用来给当地官员居住的,曲花间婉拒了老县令的邀请,与他们道别后找了个客栈落脚。

出了酒楼,刚好碰到去送信回来的小林,他还没吃午饭,老县令的师爷不知什么时候打包了食盒,贴心的递给小林让他回去再吃。

这连城县令与手下官吏实在是面面俱到,此般热情,真叫人不适应。

船上水手众多,连城仅有的几家客栈也容纳不下这么多人,是以大部分人还是留在船上没下来,直至翌日,曲花间在牙行买了个三进的宅子,水手们才得以上岸修整一番。

但还是留了一半人手守在船上,等上岸这批人修整好了又将他们换下来。

安置水手的事交给了曲宝,曲花间则带着舆图去了码头附近的一片空地,这里是他从县衙买来的地皮,用以建造新的作坊和周转点。

户房司的书吏得了老县令的嘱咐,大开方便之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仅仅用了两刻钟,曲花间便拿着地契从户房司走出来。

那位师爷不知何时候在门外,向他推荐了许多家境贫寒又老实肯干的汉子。

“县太爷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