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煎饼一年四季都可做,这两样也都不麻烦,一起做也忙的过来。
苏晓蹲在旁边帮忙剥蒜:“小姨,这土豆买得真新鲜!”
“那是,特意挑的个头匀称的。”李夏莲手脚麻利地把土豆倒进大盆里清洗,
“冬天就靠这锅巴土豆和煎饼了。你是不知道,年前那段时间,天冷得很,人反而更馋嘴了。
这热乎乎、香喷喷的土豆子,撒上调料,再配个煎饼,好些学生娃和下班的人,都爱这一口。比夏天卖凉皮凉面那会儿,赚头还多些!”
“晓晓,你说,”李夏莲一边把洗好的土豆沥干水分,一边问,
“你妈他们说要买那仓库?城西那破地方,真能有搞头?”她也听姐姐提了一嘴买仓库的事,心里既好奇又有点忐忑。
苏晓抬起头,:“小姨,你就等着看吧。错不了!那地方以后肯定金贵了。
“行!小姨信你!”李夏莲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苏晓的话总是莫名的信任。
刚开年大家都在忙活生意,等到城西买仓库这件事再被提起时,已经是过完十五之后的事了。
苏晓早就已经开学,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每天成堆的试卷,背不完的课文和单词,时间被塞的满满的。
根本没心思去参与城买仓库的事情,不过好在李春兰是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的。
这不刚过完十五,李春兰就拉着苏建国坐车,朝着记忆里尘土飞扬的城西仓库区驶去。
车子颠簸在坑洼不平的路上,扬起阵阵灰尘,路两旁是斑驳的旧厂房围墙和锈迹斑斑的铁门,偶尔能看到几个看门人或收废品的在活动,显得格外萧条。
他们找到附近一个看着像看仓库的人打听。
对方听说有人想买仓库,很是惊讶,上下打量着他们:“买?这边都是民房,旧厂房和仓库哎?你们搞错了吧?”
“大哥,我们就想买个地方大点的,自己放点东西,或者便宜点租出去也行。”苏建国陪着笑递上烟。
“哦,自己用啊……”那人接过烟,态度缓和了点。
第61章 穷人乍富
“这片仓库产权乱着呢,有公家的,有原来厂子破产抵债的,也有私人早年买下的。
你们看那个?那是老机械厂抵给银行的,银行正愁没人接手呢,价钱好说!
还有那边几个挨着的,产权倒是清楚,私人老板的,但人家开价也不高,急着脱手。”
接下来的几天,李春兰找了个中介陪着,几乎跑遍了城西仓库区。
拿着小本子记录位置、面积、结构、产权归属和要价。
苏晓凭借着前世的模糊记忆,给李春兰标方向:“妈,尽量挑靠里面、挨着河边荒地那片区域的,或者离那条规划中主干道近的!院子一定要大!越大越好!”
李春兰虽然不懂女儿为什么执着于这些现在看起来更偏僻的位置,但本着对女儿“预知梦”的信任和对“未来开发”的期待,也默认了她的建议。
重点看了几处位置相对偏僻但占地广阔、结构尚可、产权清晰(主要是银行处置资产和几个急于套现的小业主)的仓库。
其中一个带超大院子的旧仓库和相邻的两个稍小但连在一起的仓库,位置非常合适。
银行的那个开价极低,几乎是半卖半送,私人业主的开价也在他们心理预期之内。
这天晚上,李春兰把几天考察的成果摊在桌上:几张手绘的简单位置图,记录着仓库面积、产权情况和初步报价。
李春兰指着小本子上的记录,“这几天中介带我把那块跑了一圈,我们重点确定了三处,我标了1、2、3。”
“1号这个,银行抵债的,地方最大,院子顶得上两个篮球场,仓库主体也高,就是旧了点,要收拾。好处是产权干净,银行急着出手,这个数就能拿下。”她比了个手势,价格确实让人心动。
“2号和3号是挨着的,私人业主的,面积比1号小点,但结构还行,稍微拾掇就能用。业主做生意亏了,想套现,打包价也划算。位置嘛……”
李春兰顿了顿,看了苏晓一眼,“按晓晓说的那个方位,这几处……相对更靠里面,离以后可能的主路和河边规划区近点,当然,这也是没影的事,咱们主要还是图地大便宜。”
“几处地方我都问了,地是买不下来了,只能买使用权,跟住宅一样70年,如果能拆迁该赔的一样赔,不亏。”
“那边现在租金怎么样啊?咱们不是跟你大哥弟弟们说的是要出租嘛,总不能买回来租不出去,那人家心里不要犯嘀咕了。”苏建国赶紧问道。
“中介说了那边现在仓库还挺好租的,主要是地方大,靠城区,运输方便,好多公司在那边租仓库。”
“像我们这个1号院子加仓库一年能租个六七千块。2,3小一点,位置又靠里一点,估计三四千有的。”
“妈,你打算怎么跟舅舅们分啊?”
“妈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