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3章(1 / 2)

李泽最讨厌别人把他说的话当作耳旁风,这大概就是从小被追捧的矜傲吧,徐直想起来就有些头疼。

她复用手写,如实回答:“家里有个很凶悍的郎君,没得到他的允许去别人家,回去会吃苦头。”

阿婆惊了一下,再三确认她那认命的模样,最终长叹一声。

她就知道,同一个姓氏的姐弟,即便没有血缘那还是姐弟,一旦从那个小山村里走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想要结婚根本就不可能嘛,光天化日之下,人们都会很惊讶居然有这种悖德的事情。

连她当时看出他们之间的端倪,都有点吃惊呢,现在这样,其实也很符合常理,也许这才是正轨,不过,不过,“阿直怎么嫁了个这么凶的人?”

“女孩子嫁郎君,不比找情人,那可是一辈子的事情,情人可以脾气差一点,哄哄也就罢了,随时可能一拍两散,郎君一定要找个脾气好的,不是阿回,总也要像阿回,”

“阿回脾气多好啊,”阿婆心疼地说:“阿直怎么嫁了这样的人?”

其实别人家的事情本来跟她毫不相干的,但她就是这么容易义愤填膺,阿直看阿婆如此可爱,没忍住笑了笑,她回头看了看李正己,李正己判断她的口型,代替她说:“阿婆放心,其实也没那么严重,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

“你不是还说我变得更好了?”

阿婆一想,“哎,对哎。”

她打量她,一时若有所思,一时豁然开朗,“性格那么差,你还嫁给他,总有别的原因吧,是跟阿回一样很能做官吗?”

她什么都要跟阿回比较,真是喜欢他到骨子里了,徐直也是,心就这样随着她的话一揪一揪的,但是又不想让人看出来,有些事情她只想埋在心底,于是故作释然,微笑着点头,宽慰阿婆:“官很大,”

“也很有钱。”

他随便写几个字,天底下的盐商就要破产噢,权力比金钱大多了。

李正己又在身后咳嗽了两声,他跟娘娘虽然关系不错,可是他职业素养如此良好,不代表不会把这些话回去讲给陛下听,娘娘写了什么她不是很清楚,但是那老妪的话可不太好听,娘娘说话可要注意一点。

徐直适时找补,想要跟阿婆夸夸他,“但是他也有好的地方……”

阿婆认真地盯着手心,徐直纠结地想了半天,连那小童都看不下去了,瞪着溜圆的眼睛诧异地说:“你写啊。”

阿婆轻斥:“真没礼貌,轮得到你跟她这样说话。”

徐直收回了手指,阿婆了然地想,嫁给他连话都不会说了,恐怕真的没啥好处。

她心不仅一酸,李正己在旁边提醒:“娘子,我们出来的时间够久了,该回去了。”

阿婆瞪大眼睛,愤懑不平道:“该不会跟人说了什么,说了多长时间,他也要管?”

徐直笑了笑,颔首,心想是这样的。

阿婆神情骤变,一看就是在替她难过,徐直又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难过,她回头拽了拽李正己的衣袖,李正己从袖中掏出一大把金叶子递给小童,阿婆惊呆地摆了摆手,很有礼貌地跟他们说:“不行不行,再有钱也不是这般挥霍的。”

然而抵不过李正己再三坚持,最后收下了三片,走之前依依不舍地回头,让小童将家中住宅的位置跟她说了两遍,才一老一小互相牵着消失在巷口。

徐直落寞地转过身,余光一瞟,看到李泽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

第58章 行宫(一)

洛阳在安史之乱之间, 多次沦陷,又在安史之乱以后,多次被抢劫, 皇城、宫城, 以及附近郡县早已变得残破不堪,但是千年古都的名声, 依旧吸引着很多人对它趋之若鹜。

上一次它在战争中如此抢手还是在南北朝时期,上一次它迎来转机的时间是北魏太和八年, 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终结了北魏的平城时代,在这里开启了鲜卑族的大规模汉化改革,用民族融合定义了那一场跨越几百年的混乱。

见证这场混乱的人常常感慨万千,不知是在叹息过去, 还是在展望将来,最荒诞的一幕,应该是由一位从南朝来的汉人官员,在北朝的官场,对鲜卑拓跋部的迁都时代表达了一番叹惋,“悲平城, 驱马入云中, 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现在这场混乱又降临在洛阳, 它注定要见证各个民族的千疮百孔。

洛阳正处于灾后重建时期,周围的藩镇莫不对它虎视眈眈,都以夺取它作为最终目标,唐朝实行两都制度,东都洛阳, 西都长安,长安压制关中,洛阳坐镇关东,分别发挥着控制天下的政治功能和调控国家经济的作用。

唐朝的盛世时代,期间的每一位皇帝都喜欢带着官员在两都之间游移,尤其是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这种风气致为明显,玄宗也来过几次,直到爆发安史之乱,西都的官员就再也没伴随陛下来过这里。

一则是洛阳残破,没有吸引李唐宗室和长安的达官贵人们过来办公、参观的欲望。二则因洛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