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渔民说的是:“年轻人,你说什么?”
陈初始笑指着渔民竹篓里的东西,用地方语言问道:“叔,你这收成不错呀,有没有好点的品相卖点给我尝尝?”
原来是要买海货呀。
渔民顿时笑容满面,最近世道不太平,有钱人一直往外跑,海货越来越难卖。
他把竹篓往地上一放笑道:“都是从海里刚捞上来的大玩意儿,看看这大蛏,把泥稍微冲洗就能直接下锅了,蒸一蒸,味道很鲜美!”
确实很大个,没说谎。
陈初始在现实世界也见这种的,但价格都很贵。
他跟渔民稍微象征性来回拉扯砍价了一会儿,钱货两清,包括竹篓也买下了。
渔民的心情很好。
陈初始提着竹篓露出烦恼的样子:“老乡,咱们这个地界叫什么名字,我这个人向来最喜欢听故事,说点本地民俗传说来听。顺便帮我找找有没有客栈之类的,我住房,顺便再请大厨把这些海货蒸了。”
渔民眼睛一瞪,这些海货才多少钱,忙说道:“年轻人,看你皮白肉嫩的,应该是富贵人家的公子哥,不知道寻常柴米油盐的价格。大蛏是值点钱,但跟客栈住宿比起来简直不值得一提,你想吃大蛏,不如到我家里去,让我老婆下厨给你蒸,我家也有空房,也能住,随便给点就行了……想听故事,嘿,我也可以!”
没办法,百姓们越来越苦,听说几十里外住在山上的人,还被路过的马匪给洗劫了。
据说县衙里的老爷自己都顾不上,跑了很多人,只剩下一个捕头十几个捕快,还有打杂的,哪里打得过嗜血疯狂的马匪呢?
渔民心里叹气,趁着这里还没乱起来,多赚点钱,指不定哪天也要跑路离开。
陈初始见渔民顺着他的话,回答出他想要的话语,脸上洋溢着笑容:“老乡这么热情,确实,我应该学着省点钱,这就……去老乡家里打搅下。”
渔民哈哈大笑“不碍事,不碍事!”
陈初始跟渔民一边聊天一边往其家里去,原来这里就是姜老爷信中所说的泉州府,梅州县沙格村,这里沿海的两三个村子基本上都在靠海吃饭。
渔民的名字叫刘荣龙,家在沙格村的最边缘,也是最靠近海边的地方,每次夜里海水涨潮的时候几乎都快淹到他家里来,还好地势够高。
第33章 海妈妈
那是一座在海岸边上的小平房,墙体是用很多不规则的石头砌成的,面向海的那一面墙的下面长满了类似海苔一样的东西。
平房上面有个烟囱。
此刻是傍晚时间,里面应该有人在做饭,炊烟袅袅。
陈初始跟刘荣龙进门的时候,正好有个妇人从旁边的小门走出来,她正是刘荣龙的妻子。她见到刘荣龙带来一个皮肤白皙的年轻人,有些好奇:“这位小哥是?”
刘荣龙把竹篓从陈初始手中接过来,递给妇人说道:“这位小哥打算跟朋友们出海,他的朋友还没到,干脆在咱们家住几天,来,把大蛏蒸了,弄得好一点,上点盐,这都是小哥买下的东西……”
妇人眼睛一亮,海货越来越难卖,平日这满满的一竹篓都不一定能卖出一半,今天有这不知名小哥包圆了,真是太好了……
刘荣龙领着陈初始在小小客厅的一张圆木桌边上坐下,然后进屋拿出一个酒坛子,有些自豪地说道:“来尝尝我老丈人亲自酿造的土酒,保存了好几年,想买的人有很多,可惜这玩意儿挺费粮食的,就算我老丈人每次喝也只是用小杯子弄一两半两润润喉咙……”
陈初始接过酒坛子,打开封盖,顿时一股……充满土味儿的酒味慢慢弥漫出来。
他脸上保持着微笑,内心已经戴上了痛苦面具,这味道好奇怪,有点像掺了一半泥坑里的泥水进去那种感觉……
出于礼貌,他点点头:“叔的酒还可以,但还是好好保存着吧,我正好也带了点路上买的酒水不如一起尝尝看?”
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两瓶经过鸡腿仔重新用普通陶瓷瓶封装的黄酒,打开盖子,刘荣龙立刻站起身体:“小哥,不,老弟,你这气味好纯呀,跟我喝过的酒水完全不一样,我虽然没有老丈人那么懂酒水,但这肯定不便宜,你真的要拿出来喝?”
“叔……说的哪里话?”
陈初始把一瓶黄酒推过去说道:“能认识,能在这里吃饭,就是一种缘分,喝着就是……”
厨房里刘荣龙的妻子很快把大蛏弄好了,同时还端上来一些青菜,主食不是米饭,而是黄褐色的麦糊,有点像《打鬼》世界里老庙祝煮的那种。
刘荣龙平时不是经常喝酒的人,黄酒喝了几口下去,菜还没吃,舌头就开始发麻,说话断断续续起来,他已经知道陈初始的名字,此刻黝黑的面庞上透着一丝红晕:“初始老弟呀,你不是喜欢听民宿故事吗?
来……让叔我,给你讲讲我们这里的地方小故事,有虎外婆,还有海妈,你要听哪个?”
陈初始选择听海妈妈,感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