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了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不识良才、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
【李清照南渡后作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种种悲惨遭遇,让她一改早年的清丽、明快,转而满含沉郁苍凉之音。】
【在《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中,她写道“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在流离生活中她无比思念中原沦陷区的故乡。】
老年李清照:“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晋明帝司马绍:“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她也很留恋曾经在北宋时期平和的生活,“元宵佳节……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再看今日的自己“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永遇乐》)】
【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五十二岁的李清照避难金华,投奔当时在婺州任太守的赵明诚妹夫李擢,并在此地居住。在此时期,她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不安和江山的破碎,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感慨。慨然写下了“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悲叹!】
辛弃疾:“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
苏轼:“‘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
第457章 千古才女
【李清照晚年的诗词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中产生的,堪称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写照。】
【要说李清照最负盛名的诗词,还要数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太平公主一惊:“上面的诗词居然还不是最好的!”
天幕上显示出了《声声慢》的词,第一句就征服了一众古人——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苏轼拍手叫好:“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仅起笔这十四个字就堪称绝唱!”
苏辙:“以往的诗词中最忌讳出现叠词,这首词中却接连出现了七个叠词,且极为契合音律之美,怪不得她会批评前人作词不懂音律呢。”
苏洵也赞道:“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至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已经能让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等她说完,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未散去,真是余味无穷!”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越想入眠,越无法入眠,词人只能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可是一个人的独酌,只会显得分外凄凉……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本就是伤心的时候,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接划破天际,也划破了词人尚未痊愈的伤口。泪光迷蒙中,词人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赵嘏:“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时,词人看到了窗外的菊花,落红满地,再也没有当年与丈夫“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承受着无边无际的煎熬。
李商隐:“故物依然,人面全非。”
李清照:“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
……
对着这阴沉的天气,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为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