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69节(2 / 6)

,他在清初时仕至户部尚书,封骑都尉又一云骑尉,在弘毅公家十六房中门第原属于中等偏上。不过,车尔格生有七子,七支后裔门第也有不同,承袭爵位的是第一子和第四子两支,而孝贞显皇后这一支的祖先则是第六子巴喀。巴喀之子名为永寿,仕至笔帖式。永寿之子名为遵住,也仕至笔帖式。两代官职都十分低微,使得其门第有败落的迹象。不过弘毅公家族毕竟是八旗的一等世家,巴喀一支仕宦上不如

——————————

1《为出具图片将皇后生辰兼写清汉字样呈报礼部仪制司事保结》,咸丰七年闰五月,档案号:06-02-001-000259-002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意,和世家的婚姻关系却还勉强保持着。以遵住而言,虽然只官居笔帖式。嫡妻却是东阁大学士尹泰的孙女、文华殿大学士尹继善的侄女。这里也凸显了旗人世家任官情况与婚姻关系不一定完全一致的特点,而遵住即是孝钦显皇后的三世祖。

到了遵住之子一代,这一支钮祜禄氏又重新兴起。遵住生有三子,除第二子夭折外,第一子策卜坦仕至总兵,第三子傅森仕至户部尚书,再次撑起了门第。与其互为表里的,便是其支系的女性开始与宗室王府联姻。策卜坦的大女儿嫁给和硕庄恪亲王允禄的孙子辅国将军永蕃作为嫡妻,二女儿则嫁给和硕肃慎亲王敬敏作为继福晋,这也巩固了其家族位列世家的身份。

总而言之,孝贞显皇后出自弘毅公家第三房,整体上处于弘毅公家支流的身份。其支系在康、雍两朝有没落的趋势,而在乾、嘉两朝已经回到了高级官员的行列,并且继续与世家联姻。

孝贞显皇后的祖父是策布坦的第一子,名为福克京阿,仕至西宁办事大臣,所娶的两任嫡妻均为红带子觉罗之女,生有一子二女,独子即是孝贞显皇后的父亲穆扬阿;两个女儿里,大女儿嫁给进士出身的侍郎德文之子瓜尔佳氏色克图,第二女则嫁给和硕郑亲王端华作为嫡福晋。孝贞显皇后的父亲穆扬阿仕至道员,其至少有两位嫡妻和一位妾室。第一任嫡妻是红带子觉罗之女;第二任嫡妻则是多罗克勤良郡王庆恒的孙女;妾室姓姜,这位姜氏就是孝贞显皇后的生母。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孝贞显皇后至少有三位兄长和两位姐妹。长兄是后来承袭了承恩公爵位的广科,次兄广绵、三兄广亨则均在孝贞显皇后入宫的当年病故。两位姐妹里,一位姐姐嫁给和硕庄厚亲王奕仁作为嫡福晋,还有一位嫁给庄王府的奉恩将军绵林。在孝贞显皇后被册封为皇后的咸丰二年,其父亲和嫡母、继母均已去世,只有生母姜氏在世。后来姜氏在同治三年(1864年)十一月病故。

在孝贞显皇后家族的联姻圈中,最重要的即是与和硕郑亲王端华的联姻。前文分析过,孝德显皇后当年入宫的重要因素即是因为郑王府在道、咸两朝相当得势,而孝德显皇后的母亲是和硕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的第三女,即和硕郑亲王端华和大学士肃顺的姐姐。至于孝贞显皇后,和硕郑亲王端华的嫡福晋是她的亲姑姑,关系自然也是非同一般。

这种名门世家出身、宗室贵戚姻亲的身份,应该是孝贞显皇后被挑选作为皇后预备人选的重要原因之一。1

[入宫背景]

《清史稿》称孝贞显皇后“事文宗潜邸”2是不正确的。根据档案:“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敬事房口传:奉旨,贞嫔、英嫔,于本年四月二十七日进内。兰贵人、丽贵人,著于五月初九日进内。春贵人、婉常在,著于五月十二日进内,钦此。”3可见孝贞显皇后是在咸丰二年二月参加八旗选秀,也就是在咸丰朝第一届选秀中被选中,被指定为贞嫔入宫的。

咸丰二年时,由于孝德显皇后已经崩逝,文宗的后宫里只有云嫔武佳氏以云贵人的位分在位,后宫基本上是空闲状态。所以,这次选秀极其重要,不仅要构成文宗朝的第一批后宫主位,还要从中选出来一位成为皇后。于是在这届选秀之中一共选出五位后宫主位,即贞嫔(后来的孝贞显皇后)、英嫔、兰贵人(后来的孝钦显皇后)、丽贵人(后来的庄静皇贵妃)、春贵人(后来的珞常在),加上咸丰元年在挑选宫女时选出的婉常在(后来的婉贵妃),构成了第一批入宫的六位后宫主位。

关于文宗为何不直接将孝贞显皇后指立皇后迎娶入宫,目前认为有三个原因。其一,当时后宫缺乏大长辈主持内政,宣宗的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均已崩逝,只有孝静成皇后当时以皇贵妃并文宗养母的身份在世,是宫内唯一的大长辈。故而在挑选皇后一事上,文宗有相当的自主权,或许因此而更加慎重。其二,文宗即位之初,秉承乃父宣宗的节俭政策。直接指立为皇后,其花费远高于后宫晋升的皇后。其三,孝贞显皇后入宫时,是与英嫔同样作为嫔位,并且在同一日入宫的。可能对于此二人文宗均有过立后的考虑,所以让她们最早一批入宫以进一步观察。

无论如何,孝贞显皇后在咸丰二年四月以贞嫔的身份入宫之后,同年五月诏晋为贞贵妃,六月便诏立为后,成为文宗的第二位皇后。

—————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